logo
v4.0
登录 注册

利斯的明透皮贴剂

利斯的明(Rivastigmine)原使用名称为卡巴拉汀,是一种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双重抑制剂。最早开发为利斯的明胶囊剂(Exelon/艾斯能®胶囊,亦即重酒石酸卡巴拉汀胶囊),2005年进口中国,用于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之后开发的利斯的明贴剂(Exelon/艾斯能®透皮贴剂),2007年7月首先在美国批准,随后在欧盟和日本批准,截止目前已在约90个国家获批/上市。全球获批适应症包括:轻、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和轻、中度帕金森病性痴呆。

戊戌数据利斯的明透皮贴剂栏目提供利斯的明透皮贴剂说明书,副作用,医保目录,上市情况,以及利斯的明透皮贴剂注册时光袖,仿制药参比制剂,中标价格的数据信息以及相关资讯

利斯的明透皮贴剂相关文章

利斯的明透皮贴剂相关数据

利斯的明透皮贴剂相关数据

相关热门标签

利斯的明透皮贴剂热点文章

  • 片仔癀是如何炼成“中药一哥”的!

    最近,号称“东方神药”的片仔癀价格高涨,从原价590元/粒的药物被炒至近1600元,单克价格比黄金还高。小编打开片仔癀大药房天猫旗舰店销售页面,发现售价590元/粒的片仔癀已被销售一空。在某东上,单颗装的片仔癀价格提到1000元以上,且下单后请上传身份证,否则将无法发货!

     

    与此同时,该公司股价却创下历史新高,总市值约为2700亿元,稳居“中药一哥”宝座,远超同样手握国家绝密级中药配方的云南白药的1460.20亿元,以及老牌中药企业同仁堂的553.8亿元。

     

     

    对于一粒片仔癀的价格甚至被炒到了千元以上,漳州市市场监管局价格监督检查科一工作人员说,这种情况本身不是价格问题,而是炒作问题,与价格无关。

     

    6月25日,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也作出回应近期其片仔癀锭剂“一粒难求”的现象,称目前公司生产经营均属于正常状态,针对近期市场情况,公司采取三方面措施,坚决维护市场秩序。具体来说,一是稳定供应量。公司做好产品生产和供应,加大对自营渠道和主流连锁药店渠道的供应量,努力缓解市场供需矛盾。二是拓展销售渠道。已开启天猫旗舰药房片仔癀的线上销售,加速布局京东旗舰店。三是增加与片仔癀锭剂同质同效的片仔癀胶囊剂型供应,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那么片仔癀凭什么这么贵呢?

     

    到底凭什么?

    绝密配方、原料稀缺、市场空间大

     

    01

    近500年的中医药品牌,绝密级配方。

     

    片仔癀源于明朝宫廷御方,拥有近500年的悠久历史。据说明朝末年,一位御医因不满朝廷暴政,携秘方出逃,用上等麝香、牛黄、三七、蛇胆等名贵中药材炼制片仔癀药锭,广为施治,解除百姓病痛疾苦。

     

     

    15世纪,片仔癀作为闽南地区的“镇宅之宝”,伴随着华人下南洋的足迹传播到世界各地,东南亚百姓口口相传片仔癀是对热毒肿痛有奇效的神药;开启跌宕传奇的中华文明传播之旅。

     

    21世纪,片仔癀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重走海上丝绸之路,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年位居中国中成药单品种出口创汇首位,在海内外市场畅销不衰。”据悉,目前在药品这一块,片仔癀的海外营业额占总收入的三分之一。

     

    2017年,厦门金砖会晤,片仔癀「福建三宝」礼盒,由此可见片仔癀在中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片仔癀不仅悠久的历史,它还有诸多传奇的故事。

     

     

    抗战时期,印尼华人大量购买片仔癀捐赠给中国军队。

     

    日本专家的专著《片仔癀战胜肝病》

    日本专家的专著《片仔癀战胜肝病》

     

    1972年,中日建交,片仔癀被当作「国礼」送给田中首相,引发了日本民众的片仔癀崇拜,甚至还成立了专门的片仔癀研究会,一粒片仔癀在日本黑市的价格动辄八九千元。

     

    1988年,上海及其相邻省市爆发急性甲肝,片仔癀因疗效快,治愈率高而在上海被抢购一空,当时3粒片仔癀就能换一台17寸的彩色电视机.

     

     

    数百年来,片仔癀的处方和工艺一直披着神秘面纱,被列入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处方及工艺均属于国家秘密。在国家保密配方名单里,荣获“国家绝密级别”(等级最高)的只有两味药:云南白药和漳州片仔癀,保密期为永久。

     

    独此一家的片仔癀,让其品牌价值倍增。

     

    02

    原材料或涨价导致药物稀缺?

     

    片仔癀的主要成分为3%麝香、5%牛黄、85%三七以及7%蛇胆。其中,麝香就占了成本55%以上,牛黄也是非常昂贵药材。

     

    天然麝香和天然牛黄产量稀缺,加上其他天然道地药材价格呈上涨趋势,对片仔癀及系列产品成本产生上升压力。根据康美中药网数据查询,麝香现市场价格在200~800元/克天然牛黄的市场价格约在480元/克

     

    麝香指的是成年雄麝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一头成年雄麝每年仅能产出20克左右麝香。麝香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的功效。

     

    此外,牛黄则是牛胆囊的胆结石,中医认为有镇静、镇痛、解热、抗炎等功效。

     

     

    尽管这些年由于原料及人工成本上涨等原因,片仔癀一直在提价,但是销量持续增长。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片仔癀营收为14.54亿元;2018年,片仔癀营收为47.66亿元。五年间,片仔癀市场零售价15%的涨幅,片仔癀营收增长了228%

     

    正式由于产品的稀缺性,以及公司连续提价但销量不减的“硬气”,正是投机者囤片仔癀的原因所在。

     

    03

    市场空间大

     

    从片仔癀的药品说明书可以看到,其功效为: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热毒血瘀所致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痈疽疔疮,无名肿毒,跌打损伤及各种炎症。

     

     

    其中可以治疗肝炎,瞬间让片仔癀甩开其他中成药几条街,并且曾连续5年蝉联“肝胆用药第一品牌”的殊荣。要知道中国是肝病大国,肝病患者人数达4.8亿人,其中脂肪肝患者2亿,肝炎患者1.2亿,肝硬化患者700多万,年新增肝癌患者50万人。

     

    近年来中医文化+养生市场的发展,保健养生市场庞大!但不少人对中医药的认知不足,也混淆了治疗和养生、药用和食用的概念。把中药产品当做神药适应任何症状,反正吃了不会死,或者认为这么特别的产品吃了肯定可以强身健体。

     

    再加上网络上过度对中药疗效的神话,比如“片仔癀,救命神药”、“能够治疗癌症”、“包治百病”、“养肝护肝”等,造成了消费者盲目购买甚至囤货,带动了市场,这就避免不了被爆炒的可能。

     

    那么,片仔癀是否真的有这么神奇?为了更深入探索这样的学术性问题,小编查找了一些资料和专业人士的观点。

     

     

    2018年3月发表的《片仔癀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提到,片仔癀可用于各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的保护肝降酶治疗。

     

    浙江省中山医院副院长叶卫江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湿热蕴结引起的黄疸型肝炎和其他各种原因导致的胆汁淤积型肝病,尤其是黄疸指数较高的,片仔癀效果是比较明确的。


    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团队发表的论文显示,在对小鼠进行试验后得出结论称,片仔癀可以减少氧化应激并减轻肝脂肪变性和损伤,但作用机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这说明,片仔癀对于肝炎是有一定保护作用的,文献研究中对于肿瘤、癌症方面也有积极作用,但这点并没有在药品说明书确定。若是认为片仔癀能包治百病,这种出圈式的营销脱离了药的本质。

     

    总结

     

    无论从品牌力量、独家秘方、原料稀缺、治疗/养生需求,还是市场销量来看,片仔癀对比其他中医药品牌来说优势显著,这些都可以成为市场炒作的财富密码。

     

    老大哥同仁堂品牌国民度广,产品线丰富但是配方并非独家,很难有稀缺性。同样,东阿阿胶的竞争对手也很多,且原料并不是像片仔癀这样是真稀缺。虽然云南白药也是绝密配方,核心治疗跌打损伤,伤科外用产品,这也就在养生保健市场并不那么受欢迎。

     

    我们应理性看待片仔癀的品牌、效果、商业模式,它有它的优势也有局限性。作为治疗需求,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作为养生需求,建议选择药食同源的养肝护肝产品,也不适合把片仔癀作为日常使用。

     

    炒到“一粒难求”的境况,可能会伤害真正需要它的消费者,他们要承担昂贵的费用缺买不到产品;同时,也会伤害这个民族中药品牌,当老字号经历疯狂追捧—无序奔跑—百遭非议—神坛跌落,这不仅仅一个百年老字号的落寞,也是整个中医药文化之殇。

    来源:戊戌数据
    2021-07-01
  • 前线报名赢好礼!| BioONE 2024第6届生物工艺产业年度峰会如期而至!

    news/news/edit/1727057021461-44428-640.png

    大会名称 | 2024第六届生物工艺产业年度峰会

    大会主题 | 精益求精,工艺先行

    主办单位 | 华东理工大学、佰傲谷BioValley

    大会时间 | 2024.11.12-13(周二-周三)

    大会地点| 中国·上海宝华万豪酒店

    大会规模 | 1000-1200人

    合作媒体 | 生物制药小编、闲谈Immunology、生物前哨、动脉网、肽度、生物探索、生物咖啡茶、世易医健、会会药咖、风云药谈、中国生物器材网、肿瘤免疫细胞治疗咨询、GBIHealth、风云药谈等35+专业媒体同步报道。

    生物制造工艺的背景及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以基因工程和重组DNA技术为基础的生物制药开始兴起。自1982年首个生物药批准以来,生物制药市场显著增长,其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技术也逐渐成熟。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生物制造技术经历了巨大的变革。早期的生物制造依赖于传统的单元操作,而现代的生物制造则利用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通过精准操控DNA来获得可预测、可定量的生物学性状,从而实现高效的产品或工艺。这些技术的进步,可以满足更多复杂的生物制造需求。当然,生物工艺的不断优化不仅推动了药品、同时也在医美及其他生物活性原料制品的多元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在更多领域的应用也是目前大家所重点关注的行业重点。在合成生物学与绿色制造中工艺涵盖了多个关键部分,从上游的菌种选育、发酵工艺优化,放大生产,到中游的分离纯化和下游的提取工艺优化,产品除杂,每一步都至关重要。而这每一步都关乎着生物制品走向商业化的可能性。

    因此本次会议也将一如既往的邀请行业内的CMC与生产领域的专家、学者与高校教授,为行业同仁提供生物工艺领域相互交流的盛宴。

    2024年第六届生物工艺产业年度峰会(BioONE2024),由华东理工大学、佰傲谷BioValley联合主办,将于2024年11月12-13日在上海召开。我们将继续引领生物工艺发展的最前沿。

    news/news/edit/1727057154445-81078-640 (1).png

    扫描二维码即刻报名

    前100名可获得价值199元的一个月佰傲谷学习平台会员!


    大会信息


    Bio-ONE  日程安排

    news/news/edit/1727057391884-37347-640.png

    Bio-ONE  精彩亮点

    news/news/edit/1727057635163-32175-微信图片_20240923100848.png


    Bio-ONE  往届嘉宾阵容

    news/news/edit/1727057715034-11726-微信图片_20240923100904.png

    参会报名

    Bio-ONE  参会人群

    news/news/edit/1727057810499-89180-微信图片_20240923100910.png

    Bio-ONE  参会报名

    news/news/edit/1727057876352-39469-微信图片_20240923100913.png
    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

    前100名可获得价值199元的一个月佰傲谷学习平台会员

    Bio-ONE  联系我们

    学术演讲报名请联系: Beck Liu 15671865030(微信同号)

    媒体合作/参会报名请联系: Abby Jiang18217659261(微信同号)

    定制参展/商务咨询请联系组委会:Stephen Sun 15966587556(微信同号)


    发展历程

    news/news/edit/1727058221769-13231-微信图片_20240923100918.png

    news/news/edit/1727058103241-94327-微信图片_20240923100921.png

    news/news/edit/1727058103251-26672-微信图片_20240923100924.png

    news/news/edit/1727058103252-20362-微信图片_20240923100927.png

    news/news/edit/1727058103252-68740-微信图片_20240923100931.png

    news/news/edit/1727058103253-16089-微信图片_20240923100933.png




    来源:佰傲谷BioValley
    2024-09-23
  • 【品种报告】夫西地酸乳膏

    一、品种概述

    1、基本情况

    国内:夫西地酸乳膏主要用于葡萄球菌、链球菌、痤疮丙酸杆菌、极小棒状杆菌及其他对夫西地酸敏感的细菌引起的皮肤感染,包括疱疮、疖、痈、甲沟炎、毛囊炎、寻常性痤疮等。目前市售的夫西地酸乳膏主要有两个规格:15g:0.3g和5g:0.1g(以C₃₁H₄₈O₆计算)。包含原研企业在内,目前共有5家企业持有夫西地酸乳膏的上市批文。该品种为处方药,以化药4类进行注册申报,夫西地酸乳膏已被收录于2024年国家医保目录乙类,暂未被纳入国家集采。

    国外:夫西地酸乳膏(商品名:Fucidin/立思丁)是丹麦LEO Pharma A/S的原研产品,立思丁于1999年获批在中国上市销售。目前夫西地酸乳膏已在欧洲多个国家上市。

    2、作用机制和优势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发挥抗菌效果。它能与延伸因子G(EF-G)结合,阻止EF-G二磷酸鸟苷复合物的释放,从而使蛋白质合成停滞。

    优势:

    (1)具备抗菌和免疫调节双重作用。

    (2)皮肤渗透性强,能深入皮肤底层消除感染,对深部细菌感染的皮肤疾病具有一定优势。

    (3)因其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在皮肤科和外科领域被广泛用作局部抗菌药膏。

    (4)不与其他抗菌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

    (5)权威指南推荐的痤疮一线联合用药。

    3、专利情况

    中国上市药品专利数据库中暂无关于夫西地酸乳膏的相关数据。

    4、国内上市情况

    目前持有夫西地酸乳膏上市批件的企业共有5家

    news/news/edit/1739777065357-28752-01.png

    图:夫西地酸乳膏的国内上市情况

    5、国内注册情况

    目前共16家企业进行了夫西地酸乳膏的上市申请,均暂未获得批准。

    表:夫西地酸乳膏的国内注册情况(ANDA)

    news/news/edit/1739777114931-90912-02.jpg

    6、临床试验情况

    夫西地酸乳膏可豁免BE,无需开展BE试验。

    二、市场可行性分析

    1、适应症及流行病学

    感染性皮肤病:皮肤病种类繁多,皮肤病种类繁多,大约有1000多种。而在皮肤病中,由微生物感染所致的皮肤病最常见。它可以是细菌感染,如脓胞疮,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溶血性链球菌所致;或是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或真菌性的,如手、足癣,或是寄生虫感染,如疥疮,由疥螨引起的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

    寻常痤疮(痤疮):又称“青春痘”,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面部及前胸、后背,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囊肿或结节,常伴有毛孔粗大和皮脂溢出。目前认为寻常痤疮发病主要与雄激素诱导皮脂腺肥大过度分泌皮脂;毛囊导管口异常角化;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马拉色菌等微生物增殖以及免疫炎症反应有关。

    痤疮的流行病学:寻常痤疮好发于青春期男女,已成为全球第八大慢性疾病。(1)全球患病率较高,好发于年轻人群:皮尔法伯实验室的数据显示,全球痤疮患病率为20.5%;在青少年/年轻人(16/24岁)群体中这一比例最高,达到28.3%,在25至39岁的成年人群体中也保持较高水平,为19.3%;一般来说,女性(23.6%)比男性(17.5%)更容易患有痤疮。(2)中国痤疮患病人数规模庞大,好发于青少年及年轻成年人:根据《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9修订版)》,中国人群截面统计痤疮发病率为8.1%,但超过95%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痤疮发生,这意味着理论上2023年中国患有痤疮的人群高达1.15亿人次‌。根据《寻常痤疮基层诊疗指南(2023年)》,寻常痤疮好发于青春期男女,寻常痤疮在青少年发病率高达93%。

    2、寻常痤疮的治疗

    中外痤疮指南均指出痤疮临床分级是治疗的基础,外用抗菌药物是治疗痤疮的重要手段,推荐外用抗菌药物联合其他治疗方案用于中重度痤疮(避免单独使用)。具有抗痤疮丙酸杆菌和抗炎作用的抗菌药物均可用于寻常痤疮的治疗,包括林可霉素和夫西地酸等。外用抗生素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耐药,需注意不能长期使用。

    表:同类型药物(针对痤疮的外用抗菌药物)的比较

    news/news/edit/1739777223786-34058-03.jpg

    3、全球痤疮治疗市场情况

    根据Global Market Insights分析,全球痤疮治疗药物市场将从2022年的99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的175亿美元,CAGR达5.86%,全球痤疮治疗药物市场将在新产品渗透率提升的作用下稳步扩张。

    4、国内痤疮治疗市场情况

    参考《玫瑰痤疮真实世界诊疗现状调查分析》中“轻症患者系统用药率达72.2%”,根据玫瑰痤疮相对寻常痤疮更为严重的症状,假设成人痤疮轻/中/重度患者治疗率分别为10%/40%/70%,根据治疗指南推荐的疗法,假设轻/中/重度患者治疗费用分别为20/100/1000元,假设青少年痤疮轻/中/重度患者治疗率分别为5%/20%/50%(支付能力和社交需求较低),治疗费用分别为20/50/800元。据此测算国内痤疮治疗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42亿元增长至2027年的81亿元,与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测算结果近似。

    图:国内痤疮治疗市场规模(弗若斯特沙利文测算)

    news/news/edit/1739777303413-96515-04.jpg

    资料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太平洋证券研究院整理

    5、夫西地酸国内市场情况

    夫西地酸的制剂主要有夫西地酸乳膏(2024年市场占有率最高,88.63%)、注射用夫西地酸钠(4.92%)、夫西地酸钠软膏(3.62%)、夫西地酸滴眼液、夫西地酸口服混悬液。夫西地酸2020年-2024年市场规模处于一个波动的趋势,2022年有小幅的下降,而2021年和2023年市场规模是增长的,但到了2024年,又有了明显的下降。2023年市场规模达到了约4.05亿元,2024年为2.05亿元。

    news/news/edit/1739777367345-42392-05.jpg

    数据来源:米内网

    夫西地酸乳膏的市场整体趋势和夫西地酸的基本保持一致,2020年-2024年市场规模处于一个波动的趋势,2022年有小幅的下降,而2021年和2023年是增长的。受医药寒冬的影响,到了2024年,其市场规模有了一定的下降,2023年夫西地酸乳膏的市场规模达到了约9939万元,2024年为6019万元。从市场份额来看,澳美制药市场占有率最高(66.46%),原研LEO(利奥)的市场份额为33.18%;从销售终端来看,医院端占据绝大部分(公立医院占比为77.97%),零售端占比仅为19.36%。注:福元药业仅2024年有64万元的销售额,其余持证企业并未查询到有相关销售额。

    虽然2024年夫西地酸乳膏的市场规模有了一定的下降,但由于其自身具有一定优势(痤疮一线联合用药、无交叉耐药性、对深部细菌感染有效等),在加上国内痤疮患者规模庞大,患者对治疗的需求大,未来夫西地酸乳膏的市场规模是有较大可能实现持续增长。

    news/news/edit/1739777413752-56024-06.jpg

    数据来源:米内网


    news/news/edit/1739777448839-97208-客服图片.jpg


    来源:戊戌数据
    2025-02-18
  • 【品种报告】吡美莫司乳膏

    一、品种概述

    1、基本情况

    国内:吡美莫司乳膏属于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TCI),主要用于无免疫受损的3个月及3个月以上轻度至中度特应性皮炎患者:短期治疗疾病的体征和症状;长期间歇治疗,以预防病情加重;对于24个月以下轻度至中度特应性皮炎患儿,本品应适用于不能或不宜使用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本品为处方药,已被收录于国家医保乙类目录(2024年),但未被纳入国家集采目录中。

    国外:吡美莫司乳膏(商品名:ELIDEL/爱宁达)最初由德国制药公司MEDA Pharma研发(MEDA Pharma已被诺华收购),最早于2001年12月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2002年于欧盟上市,2005年进入中国市场。

    2、作用机制和优势

    作用机制:吡美莫司是亲脂性抗炎性的子囊霉素巨内酰胺的衍生物,可选择性地抑制前T细胞及巨噬细胞产生和释放前炎症细胞因子及介质。吡美莫司与macrophilin-12有高亲和性,可抑制钙调神经磷酸酶。因此,吡美莫司抑制T细胞的增殖,阻碍辅助T细胞1(TH1)和辅助T细胞2(TH2)的转录,从而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此外,吡美莫司也可抑制由 IgE 激活的肥大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

    优势:(1)高皮肤亲和力与深层渗透性:吡美莫司能够更有效地渗透皮肤,到达深层组织并发挥作用。这种特性使得它在治疗需要深层干预的皮肤疾病时更为有效。

    (2)高选择性作用机制:吡美莫司可选择性抑制T细胞活化相关的细胞因子释放。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局部使用吡美莫司对于皮肤具有很高的、选择性的抗炎活性。

    (3)疗效显著,强抗炎活性:吡美莫司乳膏的长期治疗研究结果显示,吡美莫司乳膏能明显降低病情加重的发生率,具有优越的临床有效性。

    (4)非激素作用机制,安全性高:吡美莫司的经皮吸收率低于皮质激素类药物,且不会引起皮质激素常见的副作用,如皮肤屏障破坏、萎缩等,尤其适用于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

    (5)长期管理优势,减少复发和激素依赖:可用于长期主动维持治疗,减少急性发作频率;作为序贯治疗药物,可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具有“激素节约效应”。

    (6)适用人群广泛:包括3个月及3个月以上轻度至中度特应性皮炎患者。

    3、专利情况

    中国上市药品专利数据库中无关于吡美莫司乳膏的相关数据。

    4、国内上市情况

    目前持有吡美莫司乳膏上市批件的企业共有4家。

    表:吡美莫司乳膏的国内上市情况

    news/news/edit/1752546092850-79300-01.jpg

    5、国内注册情况

    目前共8家企业进行了吡美莫司乳膏的上市申请,均暂未获得批准。

    表:吡美莫司乳膏的国内注册情况(ANDA)

    news/news/edit/1752546159012-48143-02.jpg

    6、临床试验情况

    吡美莫司乳膏可豁免BE,无需开展BE试验。【参照:《皮肤外用化学仿制药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020)等】

    二、市场可行性分析

    1、适应症及流行病学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又称“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易感性、皮肤功能异常、免疫系统失调和环境影响等,是常见的瘙痒性、慢性炎症性皮肤病。AD是机制复杂、反复发作、异质性强、伴随终生的身心疾病,7年复发率高达75.9%。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且持久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流行病学:AD通常初发于婴儿期,1岁前发病者占全部患者约50%,该病慢性经过且易复发,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皮肤干燥、慢性湿疹样皮损和明显瘙痒。全球范围内特应性皮炎患病率差异较大,发达国家儿童患病率达10%~20%,我国特应性皮炎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4年调查显示,我国1~7岁城市儿童AD患病率12.9%,1~12月婴幼儿AD患率高达30.5%,2019年估计我国AD患者约为3558万。

    2、特应性皮炎的治疗

    治疗药物包括外用糖皮质激素、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口服抗组胺药、系统性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等。近年来,生物制剂及多种小分子药物陆续获批用于本病的治疗。其中,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为各类指南/共识推荐的治疗特应性皮炎重要的非激素类抗炎药物。

    表:指南/共识的对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TCI)的推荐

    news/news/edit/1752546250222-68933-04.jpg

    3、吡美莫司乳膏国内市场情况

    吡美莫司乳膏2023年销售额接近1.9亿元,2024年的销售额较2023年有了明显的下降,为1.16亿元。但根据米内网发布的其他相关数据显示,吡美莫司乳膏2024上半年的总体的销售额是增长了52.69%,在软膏剂(化+生)市场升上产品TOP14。从市场终端来看,公立医院终端(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但零售药店端也为该产品的销售主阵地。从企业格局来看,企业数量较少,原研企业一家独大,美达药业(MEDA Manufacturing)近2年的市场份额均超过了95%。

    虽然2024年吡美莫司乳膏的市场规模有了一定的下降,但由于其自身显著的优势(非激素作用机制,安全性高;适用于3月龄以上的婴幼儿;强抗炎活性;长期管理优势:减少复发和激素依赖;治疗地位高,权威指南推荐的重点药物),在结合我国特应性皮炎的流行病学特点(AD患者群体庞大,以轻中度患者和婴幼儿患者为主),因此未来吡美莫司乳膏的市场规模是有较大可能实现持续增长。

    图:吡美莫司乳膏国内市场规模

    news/news/edit/1752546300732-79217-05.jpg

    数据来源:米内网


    news/news/edit/1752546357896-89980-客服图片.jpg

    来源:戊戌数据
    2025-07-15

利斯的明透皮贴剂快讯

最新标签

网页运行出了一点点问题,推荐您尝试切换其他浏览器。
如果多种浏览器都无法显示,请联系客服: 189-9650-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