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查询系统
医院查询系统相关文章
医院查询系统相关数据
-
医疗机构710980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医院三级北京市,东城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综合医院三级北京市,东城区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专科医院三级北京市,西城区
-
北京宣武流动医院综合医院未定级北京市,西城区
-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第二临床医药研究所)中医医院三级北京市,西城区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综合医院三级北京市,西城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市儿科研究所)专科医院三级北京市,西城区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综合医院三级北京市,西城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综合医院三级北京市,朝阳区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专科医院三级北京市,朝阳区
-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中医医院三级北京市,朝阳区
-
中日友好医院综合医院三级北京市,朝阳区
-
航天中心医院综合医院三级北京市,海淀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铁路总医院)综合医院三级北京市,海淀区
-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医医院三级北京市,海淀区
-
北京肿瘤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互联网医院专科医院三级北京市,海淀区
-
医院查询系统相关数据
相关热门标签
医院查询系统热点文章
-
【品种报告】盐酸阿莫罗芬搽剂
一、品种概述
1、基本情况
国内:盐酸阿莫罗芬共有两个主要的剂型,乳膏剂(0.25%)和搽剂(5%),剂型不同,二者适应症也不同。乳膏剂主要用于由皮肤真菌引起的皮肤真菌病:足癣(脚癣,运动员脚),股癣,体癣;皮肤念珠菌病。而搽剂主要用于治疗敏感真菌引起的指(趾)甲感染。包含原研企业在内,目前共有4家企业持有阿莫罗芬搽剂的上市批文。该品种为非处方药,化药4类进行注册申报,阿莫罗芬(软膏剂)已被收录于医保目录乙类,而搽剂未被纳入医保。
国外:盐酸阿莫罗芬搽剂和乳膏剂(商品名:罗每乐)是法国高德美制药公司(Galderma)的原研产品,原研Galderma的盐酸阿莫罗芬搽剂于2012年2月在欧盟上市。
2、作用机制和优势
作用机制:盐酸阿莫罗芬可抑制真菌细胞膜中麦角甾醇的合成,导致真菌细胞结构和功能受损,从而抑制真菌生长和繁殖。在低浓度时发挥抑菌作用,高浓度时则显示杀菌作用。这种作用机制使得阿莫罗芬能够针对性地攻击真菌,而对人体正常细胞的影响较小。
优势:(1)渗透性好:搽剂属于溶液类制剂,易于涂抹均匀,且能迅速被皮肤吸收。由于指甲甲板较厚,传统外用药物很难渗透进甲板发挥作用。而阿莫罗芬搽剂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和制剂剂型,具有高甲板亲和力与渗透性,可以渗透并通过角质层来发挥疗效。
(2)广谱抗菌活性:阿莫罗芬为吗啉类广谱、高效抗真菌药,对皮肤藓菌敏感,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3)疗效显著:本品已在国内外上市多年,众多研究均证明其在治疗甲真菌感染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其强力抑菌效果在临床应用中也得到了验证。
(4)安全性高:本品主要作用于局部感染部位,基本无系统不良反应。即使出现不良反应,也为轻微的局部不良反应,主要是甲周围皮肤的烧灼感、瘙痒、红斑、脱屑。
(5)使用方便,作用持久:本品一周只需使用1-2次。一次涂药之后,就能在甲板上形成一层含有高浓度药物的薄膜,它能快速渗透进甲床并在甲上停留一个星期。
3、专利情况
中国上市药品专利数据库中无关于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的相关数据。
4、国内上市情况
目前持有盐酸阿莫罗芬搽剂上市批件的企业共有4家
图: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的国内上市情况
5、国内注册情况
目前共14家企业进行了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的上市申请,均暂未获得批准。
表: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的国内注册情况(ANDA)
6、临床试验情况
盐酸阿莫罗芬搽剂可豁免BE,无需开展BE试验。
二、市场可行性分析
1、适应症及流行病学
甲真菌病:甲真菌病是指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简称其他霉菌)侵犯甲板和/或甲床所致的疾病。皮肤癣菌引起的甲真菌病通常称为甲癣。甲真菌病是皮肤科的常见病,约占所有甲疾病的50%。
流行病学:甲真菌病的发病率占自然人群的2%~18%,全球的发病率差异较大。近年来全球甲真菌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估计全球患病率为5.5%。20世纪80年代上海11万人口的调查结果显示,甲真菌病患病率为5.69%。全国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甲真菌病患者占皮肤科足病就诊者的15.7% (n=41329)。甲真菌病的发病与年龄、性别及部位均有关。老年人发病率更高,60岁以上的趾甲真菌病患病率是60岁以下的4倍。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患者。
2、甲真菌病的治疗
根据《中国甲真菌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甲真菌病以药物治疗为主。口服药物治愈率高于外用药物。外用药物不良反应少,与其他药物无相互作用。口服药物治疗中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为一线药物,氟康唑为二线药物。局部外用药物治疗目前国内推荐药物为5%阿莫罗芬搽剂。其他辅助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拔甲、封包联合修甲、激光或光动力治疗等,一般不单独应用,可根据病情需要,与口服药物或外用药物联合使用。
3、皮肤科用化学药国内医院端市场情况
皮肤科用药化学药近三年医院端市场规模增长稳定,2023年市场规模为139.47亿元,同比上年增速上升17.27%。
数据来源:米内网
4、皮肤用抗真菌化药国内医院端市场情况
皮肤病用抗真菌化药近三年医院端市场规模呈现回升趋势,2023年市场规模为11.21亿元,同比上年增速上升20.95%。
从2023年医院端品种的销售额排名来看,盐酸阿莫罗芬软膏排名第5(销售额8511万元,市场份额7.59%),盐酸阿莫罗芬搽剂排名第17(销售额2155万元,市场份额1.92%)
数据来源:米内网
5、盐酸阿莫罗芬国内市场情况
盐酸阿莫罗芬的制剂主要有盐酸阿莫罗芬乳膏和盐酸阿莫罗芬搽剂,二者的市场占有率基本各占50%左右;从销售终端来看,阿莫罗芬乳膏主要以医院端为主( 2024年医院端占比超过80%,零售约20%),而阿莫罗芬搽剂主要以零售端为主(2024年零售端占比超过85%,医院端约15%)。阿莫罗芬市场规模从2020年-2023年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增幅明显,尤其是2023年,增长率接近30%,2023年市场规模也达到了约2.4亿元。但到了2024年,阿莫罗芬市场规模有了明显的下降,2024年销售为销售额1.32亿元。
数据来源:米内网
阿莫罗芬搽剂的市场整体趋势和阿莫罗芬的基本保持一致, 2020年-2023年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但到了2024年,有了明显的下降。2023年阿莫罗芬搽剂的市场规模达到了约1.2亿元,2024年为6246万元。从市场占有率来看,江苏福邦的市场占有率最高,但其市场占有率在逐年下降(2022年-77.56%,2023年-73.93%,2024年-65.88%),原研药企(高德美制药)的市场占有率较低( 2023年-20.18%,2024年-22.67% ),湖北恒安芙林药业市场占有率最低(2023年-5.89%,2024年-11.45%)。注:浙江迪耳药业未在米内数据中查询到相关销售额。
数据来源:米内网
来源:戊戌数据2025-01-14 -
【品种报告】夫西地酸乳膏
一、品种概述
1、基本情况
国内:夫西地酸乳膏主要用于葡萄球菌、链球菌、痤疮丙酸杆菌、极小棒状杆菌及其他对夫西地酸敏感的细菌引起的皮肤感染,包括疱疮、疖、痈、甲沟炎、毛囊炎、寻常性痤疮等。目前市售的夫西地酸乳膏主要有两个规格:15g:0.3g和5g:0.1g(以C₃₁H₄₈O₆计算)。包含原研企业在内,目前共有5家企业持有夫西地酸乳膏的上市批文。该品种为处方药,以化药4类进行注册申报,夫西地酸乳膏已被收录于2024年国家医保目录乙类,暂未被纳入国家集采。
国外:夫西地酸乳膏(商品名:Fucidin/立思丁)是丹麦LEO Pharma A/S的原研产品,立思丁于1999年获批在中国上市销售。目前夫西地酸乳膏已在欧洲多个国家上市。
2、作用机制和优势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发挥抗菌效果。它能与延伸因子G(EF-G)结合,阻止EF-G二磷酸鸟苷复合物的释放,从而使蛋白质合成停滞。
优势:
(1)具备抗菌和免疫调节双重作用。
(2)皮肤渗透性强,能深入皮肤底层消除感染,对深部细菌感染的皮肤疾病具有一定优势。
(3)因其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在皮肤科和外科领域被广泛用作局部抗菌药膏。
(4)不与其他抗菌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
(5)权威指南推荐的痤疮一线联合用药。
3、专利情况
中国上市药品专利数据库中暂无关于夫西地酸乳膏的相关数据。
4、国内上市情况
目前持有夫西地酸乳膏上市批件的企业共有5家
图:夫西地酸乳膏的国内上市情况
5、国内注册情况
目前共16家企业进行了夫西地酸乳膏的上市申请,均暂未获得批准。
表:夫西地酸乳膏的国内注册情况(ANDA)
6、临床试验情况
夫西地酸乳膏可豁免BE,无需开展BE试验。
二、市场可行性分析
1、适应症及流行病学
感染性皮肤病:皮肤病种类繁多,皮肤病种类繁多,大约有1000多种。而在皮肤病中,由微生物感染所致的皮肤病最常见。它可以是细菌感染,如脓胞疮,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溶血性链球菌所致;或是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或真菌性的,如手、足癣,或是寄生虫感染,如疥疮,由疥螨引起的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
寻常痤疮(痤疮):又称“青春痘”,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面部及前胸、后背,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囊肿或结节,常伴有毛孔粗大和皮脂溢出。目前认为寻常痤疮发病主要与雄激素诱导皮脂腺肥大过度分泌皮脂;毛囊导管口异常角化;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马拉色菌等微生物增殖以及免疫炎症反应有关。
痤疮的流行病学:寻常痤疮好发于青春期男女,已成为全球第八大慢性疾病。(1)全球患病率较高,好发于年轻人群:皮尔法伯实验室的数据显示,全球痤疮患病率为20.5%;在青少年/年轻人(16/24岁)群体中这一比例最高,达到28.3%,在25至39岁的成年人群体中也保持较高水平,为19.3%;一般来说,女性(23.6%)比男性(17.5%)更容易患有痤疮。(2)中国痤疮患病人数规模庞大,好发于青少年及年轻成年人:根据《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9修订版)》,中国人群截面统计痤疮发病率为8.1%,但超过95%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痤疮发生,这意味着理论上2023年中国患有痤疮的人群高达1.15亿人次。根据《寻常痤疮基层诊疗指南(2023年)》,寻常痤疮好发于青春期男女,寻常痤疮在青少年发病率高达93%。
2、寻常痤疮的治疗
中外痤疮指南均指出痤疮临床分级是治疗的基础,外用抗菌药物是治疗痤疮的重要手段,推荐外用抗菌药物联合其他治疗方案用于中重度痤疮(避免单独使用)。具有抗痤疮丙酸杆菌和抗炎作用的抗菌药物均可用于寻常痤疮的治疗,包括林可霉素和夫西地酸等。外用抗生素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耐药,需注意不能长期使用。
表:同类型药物(针对痤疮的外用抗菌药物)的比较
3、全球痤疮治疗市场情况
根据Global Market Insights分析,全球痤疮治疗药物市场将从2022年的99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的175亿美元,CAGR达5.86%,全球痤疮治疗药物市场将在新产品渗透率提升的作用下稳步扩张。
4、国内痤疮治疗市场情况
参考《玫瑰痤疮真实世界诊疗现状调查分析》中“轻症患者系统用药率达72.2%”,根据玫瑰痤疮相对寻常痤疮更为严重的症状,假设成人痤疮轻/中/重度患者治疗率分别为10%/40%/70%,根据治疗指南推荐的疗法,假设轻/中/重度患者治疗费用分别为20/100/1000元,假设青少年痤疮轻/中/重度患者治疗率分别为5%/20%/50%(支付能力和社交需求较低),治疗费用分别为20/50/800元。据此测算国内痤疮治疗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42亿元增长至2027年的81亿元,与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测算结果近似。
图:国内痤疮治疗市场规模(弗若斯特沙利文测算)
资料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太平洋证券研究院整理
5、夫西地酸国内市场情况
夫西地酸的制剂主要有夫西地酸乳膏(2024年市场占有率最高,88.63%)、注射用夫西地酸钠(4.92%)、夫西地酸钠软膏(3.62%)、夫西地酸滴眼液、夫西地酸口服混悬液。夫西地酸2020年-2024年市场规模处于一个波动的趋势,2022年有小幅的下降,而2021年和2023年市场规模是增长的,但到了2024年,又有了明显的下降。2023年市场规模达到了约4.05亿元,2024年为2.05亿元。
数据来源:米内网
夫西地酸乳膏的市场整体趋势和夫西地酸的基本保持一致,2020年-2024年市场规模处于一个波动的趋势,2022年有小幅的下降,而2021年和2023年是增长的。受医药寒冬的影响,到了2024年,其市场规模有了一定的下降,2023年夫西地酸乳膏的市场规模达到了约9939万元,2024年为6019万元。从市场份额来看,澳美制药市场占有率最高(66.46%),原研LEO(利奥)的市场份额为33.18%;从销售终端来看,医院端占据绝大部分(公立医院占比为77.97%),零售端占比仅为19.36%。注:福元药业仅2024年有64万元的销售额,其余持证企业并未查询到有相关销售额。
虽然2024年夫西地酸乳膏的市场规模有了一定的下降,但由于其自身具有一定优势(痤疮一线联合用药、无交叉耐药性、对深部细菌感染有效等),在加上国内痤疮患者规模庞大,患者对治疗的需求大,未来夫西地酸乳膏的市场规模是有较大可能实现持续增长。
数据来源:米内网
来源:戊戌数据2025-02-18 -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治疗新方案:全球首个季节性过敏性鼻炎IL-4Rα生物制剂康悦达®(司普奇拜单抗)获批上市
2025年2月7日,康诺亚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康悦达®(司普奇拜单抗注射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SAR)。这是康悦达®继2024年9月、12月批准用于治疗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之后获批的第三个适应症,成为目前全球首个获批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IL-4Rα生物制剂,给患者提供突破性治疗选择。
聚焦未满足临床需求
我国过敏性鼻炎患病率已从11.1%上升至17.6%[1],约有2亿患者正在经受疾病困扰。我国13个城市门诊患者临床特征调查显示,持续性中重度过敏性鼻炎患者占比达52.2%[2]。
目前,过敏性鼻炎治疗仍存在巨大的未满足的临床需求。研究表明,即便规律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INCS)和抗组胺药治疗,仍有62%的中、重度过敏性鼻炎患者症状未能得到有效控制[3],严重的病情不仅影响睡眠、日常活动、工作和学习,引发疲劳、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症状,还会因频繁就医用药、误工误学等,给患者和社会带来经济压力。此外,现有治疗药物存在诸多不良反应,如长期应用鼻喷激素,鼻出血发生率高达20%[4];抗组胺药常引发嗜睡、鼻眼干燥等问题[5]。脱敏治疗虽然有效,但疗程长达3年,脱落率高,且存在诱发哮喘、过敏反应等风险。生物制剂有望成为中、重度过敏性鼻炎患者的全新治疗选择。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治疗创新突破
过敏性鼻炎的速发相反应(急性鼻部症状)、迟发相反应(持续鼻堵)均与Th2型炎症相关。康悦达®(司普奇拜单抗)是全球首个获批用于治疗经鼻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后症状控制不佳的成人中重度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IL-4Rα生物制剂,能够通过与IL-4Rα相结合,同时阻断IL-4和IL-13信号通路,抑制Th2型炎症,有效控制鼻部和眼部过敏症状,为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治疗带来新的突破。康悦达®(司普奇拜单抗)III期临床研究显示[6] [7]:
· 快速、强效控制鼻部过敏症状
首次用药2天后,鼻塞症状快速缓解;4天后,鼻部整体症状显著改善。相较于鼻喷激素及口服抗组胺药物的联合治疗,司普奇拜单抗组患者每日鼻塞、流涕、鼻痒、打喷嚏的鼻部症状均得到持续显著缓解。第一次治疗后,近一半患者达到轻度甚至完全缓解状态。
· 持续、显著缓解眼部过敏不适
首次用药后,司普奇拜单抗组患者每日眼痒/灼热、流泪、眼红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第二次治疗后,近90%患者眼部症状达到轻度甚至完全缓解状态。
· 安全性良好
康悦达®(司普奇拜单抗)治疗组与安慰剂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当,绝大多数TEAE为轻度或中度,安全性良好。
司普奇拜单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适应症中国III期临床研究主要研究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张罗院长表示:"近年来,我国过敏性鼻炎患者人数持续攀升,已成为困扰国人的重要健康问题,大量患者长期忍受鼻塞、鼻痒、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困扰。司普奇拜单抗突破传统治疗方式局限,通过对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对因治疗,能有效控制鼻部过敏症状,改善眼部过敏不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作为全球首个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IL-4Rα生物制剂,司普奇拜单抗的获批是鼻科疾病治疗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突破,期待这款创新药广泛应用于临床,降低社会负担,开启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生物制剂治疗新纪元。"
康诺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博博士表示:"作为康悦达®的第三项适应症,季节性过敏性鼻炎适应症的获批,再一次验证了康悦达®优异的临床价值和广阔的开发潜力,也又一次坚定了康诺亚走源头创新道路的发展决心。随着更多适应症的获批,我们将加速提升康悦达®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并继续推动公司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慢性病治疗领域的深度开发和高效推进,稳固领先进度,提升全球竞争力,以更高质量、更具价值的创新药,服务全球患者。"
康悦达®(司普奇拜单抗)于2024年9月获批上市,截至目前已获批包括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季节性过敏性鼻炎3项适应症。康诺亚还在积极探索康悦达®(司普奇拜单抗)针对更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前景,快速推进包括青少年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结节性痒疹、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多个适应症临床研究。
关于康悦达®(司普奇拜单抗)
康悦达®(司普奇拜单抗)是一种针对白介素4受体α亚基(IL-4Rα)的高效、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其为首个国内自主研发并获批上市的IL-4Rα抗体药物。通过靶向IL-4Rα,司普奇拜单抗可双重阻断白介素4(IL-4)及白介素13(IL-13)这两种引发2型炎症的关键细胞因子,有效遏制疾病进展。司普奇拜单抗用于治疗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季节性过敏性鼻炎适应症已获批上市,正在推进青少年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结节性痒疹、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多个适应症临床研究。
关于康诺亚
康诺亚作为专注创新药物自主研发和生产的综合性生物制药公司,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更具世界范围竞争力、高质量、可负担的创新疗法。创始团队成员均为国际生物制药行业顶尖专家,具有世界级科技成果转化和卓越的国内外产业化经验。
公司坚持自主创新,拥有高效集成的内部研发实力,依托新型T细胞重定向(nTCE)双特异性平台、抗体偶联药物平台、小核酸药物平台等专有平台,打造行业领先的药物发现引擎。公司聚焦自身免疫疾病、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领域,搭建差异化产品管线,研发多款潜在世界首创或同类最佳的候选药物,多项进展处于全球或国内领先地位。康诺亚深度布局生物制药全产业链,业务覆盖从分子发现到商业化生产全周期,已建成的国际化生产基地设计符合国家药监局、美国FDA、欧盟EMA的cGMP要求。
参考文献:
[1] Wang XD, et al. Allergy. 2016 Aug;71(8):1170-80.
[2] Zheng M, Wang X, Wang M,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llergic rhinitis patients in 13 metropolitan cities of China. Allergy. 2021 Feb;76(2):577-581.
[3] White P, Smith H, et al. Clin Exp Allergy. 1998 Mar;28(3):266-70
[4] Rosenblut A, Bardin PG, et al. Allergy. 2007 Sep;62(9):1071-7
[5] Jonathan A, Bernstein, et al. Allergic Rhinitis: A Review.[J] .JAMA, 2024, 331: 0.
[6] 司普奇拜单抗单抗注射液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III期临床研究报告
[7] 康悦达®(司普奇拜单抗)药品说明书
消息来源:康诺亚
来源:美通社2025-02-07 -
【药品说明书】妥洛特罗贴剂
药物简介
妥洛特罗贴剂(Tulobuterol Patch)是一种长效β2受体激动剂透皮制剂,主要用于缓解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气道阻塞性疾病的呼吸困难症状。妥洛特罗贴剂通过皮肤缓慢释放药物,避免了口服制剂的首过效应和吸入制剂的操作复杂性,尤其适合儿童和老年患者。临床数据显示,其24小时持续给药可显著改善夜间肺功能,降低晨降现象的发生率。
日本上市:1998年,由雅培(Abbott)与日东电工联合开发的妥洛特罗贴剂在日本首次上市,商品名“Ami”,是全球首款长效β2受体激动剂透皮制剂。该产品被纳入日本哮喘治疗指南,作为哮喘和COPD患者的长期用药标准。
中国上市:2007年,妥洛特罗贴剂(商品名:阿米迪)在国内通过进口的方式获批上市。2025年2月,北京泰德制药拿下妥洛特罗贴剂首仿。
基本信息
通用名称:妥洛特罗贴剂
英文名称:Tulobuterol Patch
汉语拼音:Tuoluoteluo Tieji
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妥洛特罗。
化学名称:(1RS)-1-(2-氯苯基)-2-(1,1-二甲基乙基)乙醇胺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12H18ClNO
分子量:227.73
适应症
用于缓解支气管哮喘、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气道阻塞性疾病所致的呼吸困难等症状。
用法用量
通常,1日1次,以妥洛特罗计算成人为2mg,儿童0.5~3岁以下为0.5mg,3~9岁以下为1mg,9岁以上为2mg,粘贴于胸部、背部及上臂部均可。本品使用时应完整,不可分割、裁剪后使用。
注意事项
1.慎重用药(以下患者需慎重使用)
(1)运动员慎用。
(2)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有症状恶化的危险。)
(3)高血压患者(有可能使血压升高。)
(4)有心脏疾病的患者(有可能出现心悸、心律不齐等。)
(5)糖尿病患者(有糖代谢亢进、血糖升高的危险。)
(6)特应性皮炎患者(粘贴部位易出现瘙痒感、发红等症状。)
(7)老年患者(参照【老年用药】项。)
2.主要注意事项
(1)支气管哮喘长期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使用吸入型类固醇制剂等抗炎药物,只有在使用了吸入型类固醇制剂等药物后患者症状没有改善或者认为重症患者应同时使用本品和吸入型类固醇制剂等的情况下,才可在使用吸入型类固醇制剂等药物的同时使用本品。由于本品不是吸入型类固醇抗炎制剂的替代药品,因此必须提醒患者、患者家属或其监护人注意,即使患者使用本品后本人感觉症状有所改善,也不可在未得到医生指示的情况下减少或停止使用吸入型类固醇制剂,而单独使用本品。
(2)在支气管哮喘的长期治疗时,要提醒患者、患者家属或其监护人注意,如本品使用过程中出现(哮喘)急性发作,应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或其它适当的药物。
另外,还要提醒患者、患者家属或其监护人注意:如增加本品的使用量,但疗效仍不明显时,可能是由于哮喘未得到充分治疗,出现这种情况时,有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增加吸入型类固醇制剂等药物的用量等,以加强抗炎症治疗。
(3)按用法和用量正确使用未见效时(标准为1~2周),认为不适用本品,请停止使用。另外,儿童使用时,需在正确的使用方法指导下,密切观察使用经过。
(4)持续使用时间超过用法和用量时,可引起心律不齐,此时有引起心脏骤停的危险。因此,需注意不要使用过量。
3.使用注意
粘贴部位
(1)清洁粘贴部位皮肤,清洁后方可粘贴本品。
(2)为避免刺激皮肤,最好每次变换粘贴部位。
(3)本品可剥离,儿童使用时请贴在手够不到的部位。
(4)原研产品动物实验(大鼠)中,贴于损伤皮肤时,出现血药浓度上升,因此请勿贴于创伤面。
4.保管注意:请将本品放置于内袋中交于患者,使用时请指导患者将药从内袋取出。
5.本品使用时应完整,不可分割、裁剪后使用。
特殊人群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孕妇
孕妇及有妊娠可能的妇女,在判断治疗的有益性高于危险性时,方可使用。〔妊娠中用药安全性尚未确定。〕
哺乳期妇女
哺乳期妇女使用本品时应避免授乳。〔原研产品动物实验表明(大鼠),药物分布于乳汁。〕
儿童用药
未满6个月的婴儿的用药安全性尚未确立(使用经验较少)。
儿童长期给药的安全性尚未确立(使用经验较少)。
老年用药
一般老年患者机体功能下降,故需从低用量开始慎重使用。
药物相互作用
并用注意:
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
妥洛特罗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的β2-受体,激活与β2-受体有紧密关系的腺苷酸环化酶(adenylcyclase)。由此细胞内腺苷三磷酸(ATP)改变为环腺苷酸(cyclicAMP),显示出支气管扩张的作用。
肺功能改善作用
支气管哮喘患者(成人)就寝前经皮给本品2mg的4周试验表明,与使用前比较,起床时及就寝前的PEF值有明显上升,认为有改善肺功能的效果。
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年龄6个月~15岁)就寝前经皮给本品0.5mg、1mg或2mg的2周试验表明,与使用前比较,起床时及就寝前的PEF值有明显上升,认为有改善肺功能的效果。
支气管扩张作用
对狗及豚鼠经皮给本品,可持续抑制组胺引起的气管狭窄。
对气管肌肉作用的选择性
狗经皮给本品实验表明,不影响心率,有抑制气管狭窄的作用。且表明妥洛特罗有气管肌肉松弛及心房兴奋作用,但对气管肌肉作用的选择性(对β2-受体的选择性)明显优于异丙肾上腺素、沙丁胺醇、丙卡特罗、非诺特罗(invitro)。
促进气管纤毛运动及镇咳作用
实验表明盐酸妥洛特罗具有气管纤毛运动促进作用(鸽)及镇咳作用(狗)。
药代动力学
原研产品未在中国受试者中进行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国外研究结果如下:
血清浓度
健康成人
对健康成人24小时单次经皮给药2mg时,血清中药物原形浓度变化及药代动力学参数如图1、表1所示。
图1单次经皮给药时的血清中药物原形浓度变化(健康成人,mean±S.E.)
表1单次经皮给药时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健康成人)
Mean±S.E.,n=5
儿童患者
对支气管哮喘的儿童患者24小时内单次经皮给药,年龄4~9岁(体重18.0~26.5kg)1mg、年龄9~13岁(体重33.0~41.7kg)2mg时,血清中药物原形浓度变化及药代动力学参数如图2,表2所示。
图2单次经皮给药时的血清中药物原形浓度变化(儿童患者,mean±S.E.)
表2单次经皮给药时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儿童患者)
mean±S.E.,n=6
给药部位
对健康成人24小时单次经皮给妥洛特罗贴剂(3mg)时,血清中药物原形浓度变化及药代动力学参数如图3,表3所示。
图3各给药部位的血清中药物原形浓度的变化(健康成人,mean±S.E.)
表3各给药部位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健康成人)
(平均值±标准误差,n=6)
分布
原研产品动物实验结果:对成熟及幼仔大鼠24小时经皮给14C妥洛特罗贴片10mg/kg时,发现肝脏、肾脏、消化系统等大部分组织的放射能分布高于血液。且可确认向标记部位的气管及肺分布。从各组织中的消失与血药浓度的变化相同。且成熟大鼠及幼仔的组织内浓度变化大致相同。
代谢
对健康成人24小时单次经皮给妥洛特罗贴剂(4mg)时,尿液中主要排泄物为妥洛特罗、3-羟基体、4-羟基体及5-羟基体和其结合体,以及4-羟基-5-甲氧基的结合体。其中妥洛特罗的排泄率最大。本品获得批准的成人用量为1次2mg
排泄
对健康成人24小时单次经皮给本品2mg时,至给药后3天之内,妥洛特罗的尿中排泄率为5.39%。
其他
血清蛋白结合率:人血清中的血清蛋白结合率为28.1%(invitro)。
药品中标价格
(数据来源:2024-2025年各省份数据,戊戌数据整理)
来源:戊戌数据202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