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v4.0
登录 注册

中医医院

中医院,具有中医传统专科特色的临床科室,能运用中医中药防治疾病,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需求的医疗机构。是以医疗为中心,结合中医药的教学与研究,继承发扬中医药学,培养中医药人才的基地。戊戌数据的中医医院栏目提供了各个中医医院综合信息的查询,中医医院排名,中医医院哪家好,中医医院电话,最好的中医院排名,中国最有名的中医院的数据信息以及相关资讯等内容。

中医医院相关文章

中医医院相关数据

中医医院相关数据

相关热门标签

中医医院热点文章

  •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治疗新方案:全球首个季节性过敏性鼻炎IL-4Rα生物制剂康悦达®(司普奇拜单抗)获批上市

    2025年2月7日,康诺亚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康悦达®(司普奇拜单抗注射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SAR)。这是康悦达®继2024年9月、12月批准用于治疗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之后获批的第三个适应症,成为目前全球首个获批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IL-4Rα生物制剂,给患者提供突破性治疗选择。

    聚焦未满足临床需求

    我国过敏性鼻炎患病率已从11.1%上升至17.6%[1],约有2亿患者正在经受疾病困扰。我国13个城市门诊患者临床特征调查显示,持续性中重度过敏性鼻炎患者占比达52.2%[2]

    目前,过敏性鼻炎治疗仍存在巨大的未满足的临床需求。研究表明,即便规律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INCS)和抗组胺药治疗,仍有62%的中、重度过敏性鼻炎患者症状未能得到有效控制[3],严重的病情不仅影响睡眠、日常活动、工作和学习,引发疲劳、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症状,还会因频繁就医用药、误工误学等,给患者和社会带来经济压力。此外,现有治疗药物存在诸多不良反应,如长期应用鼻喷激素,鼻出血发生率高达20%[4];抗组胺药常引发嗜睡、鼻眼干燥等问题[5]。脱敏治疗虽然有效,但疗程长达3年,脱落率高,且存在诱发哮喘、过敏反应等风险。生物制剂有望成为中、重度过敏性鼻炎患者的全新治疗选择。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治疗创新突破

    过敏性鼻炎的速发相反应(急性鼻部症状)、迟发相反应(持续鼻堵)均与Th2型炎症相关。康悦达®(司普奇拜单抗)是全球首个获批用于治疗经鼻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后症状控制不佳的成人中重度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IL-4Rα生物制剂,能够通过与IL-4Rα相结合,同时阻断IL-4和IL-13信号通路,抑制Th2型炎症,有效控制鼻部和眼部过敏症状,为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治疗带来新的突破。康悦达®(司普奇拜单抗)III期临床研究显示[6] [7]

    · 快速、强效控制鼻部过敏症状

    首次用药2天后,鼻塞症状快速缓解;4天后,鼻部整体症状显著改善。相较于鼻喷激素及口服抗组胺药物的联合治疗,司普奇拜单抗组患者每日鼻塞、流涕、鼻痒、打喷嚏的鼻部症状均得到持续显著缓解。第一次治疗后,近一半患者达到轻度甚至完全缓解状态。

    · 持续、显著缓解眼部过敏不适

    首次用药后,司普奇拜单抗组患者每日眼痒/灼热、流泪、眼红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第二次治疗后,近90%患者眼部症状达到轻度甚至完全缓解状态。

    · 安全性良好

    康悦达®(司普奇拜单抗)治疗组与安慰剂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当,绝大多数TEAE为轻度或中度,安全性良好。

    司普奇拜单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适应症中国III期临床研究主要研究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张罗院长表示:"近年来,我国过敏性鼻炎患者人数持续攀升,已成为困扰国人的重要健康问题,大量患者长期忍受鼻塞、鼻痒、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困扰。司普奇拜单抗突破传统治疗方式局限,通过对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对因治疗,能有效控制鼻部过敏症状,改善眼部过敏不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作为全球首个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IL-4Rα生物制剂,司普奇拜单抗的获批是鼻科疾病治疗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突破,期待这款创新药广泛应用于临床,降低社会负担,开启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生物制剂治疗新纪元。"

    康诺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博博士表示:"作为康悦达®的第三项适应症,季节性过敏性鼻炎适应症的获批,再一次验证了康悦达®优异的临床价值和广阔的开发潜力,也又一次坚定了康诺亚走源头创新道路的发展决心。随着更多适应症的获批,我们将加速提升康悦达®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并继续推动公司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慢性病治疗领域的深度开发和高效推进,稳固领先进度,提升全球竞争力,以更高质量、更具价值的创新药,服务全球患者。"

    康悦达®(司普奇拜单抗)于2024年9月获批上市,截至目前已获批包括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季节性过敏性鼻炎3项适应症。康诺亚还在积极探索康悦达®(司普奇拜单抗)针对更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前景,快速推进包括青少年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结节性痒疹、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多个适应症临床研究。

    关于康悦达®(司普奇拜单抗)

    康悦达®(司普奇拜单抗)是一种针对白介素4受体α亚基(IL-4Rα)的高效、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其为首个国内自主研发并获批上市的IL-4Rα抗体药物。通过靶向IL-4Rα,司普奇拜单抗可双重阻断白介素4(IL-4)及白介素13(IL-13)这两种引发2型炎症的关键细胞因子,有效遏制疾病进展。司普奇拜单抗用于治疗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季节性过敏性鼻炎适应症已获批上市,正在推进青少年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结节性痒疹、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多个适应症临床研究。

    关于康诺亚

    康诺亚作为专注创新药物自主研发和生产的综合性生物制药公司,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更具世界范围竞争力、高质量、可负担的创新疗法。创始团队成员均为国际生物制药行业顶尖专家,具有世界级科技成果转化和卓越的国内外产业化经验。

    公司坚持自主创新,拥有高效集成的内部研发实力,依托新型T细胞重定向(nTCE)双特异性平台、抗体偶联药物平台、小核酸药物平台等专有平台,打造行业领先的药物发现引擎。公司聚焦自身免疫疾病、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领域,搭建差异化产品管线,研发多款潜在世界首创或同类最佳的候选药物,多项进展处于全球或国内领先地位。康诺亚深度布局生物制药全产业链,业务覆盖从分子发现到商业化生产全周期,已建成的国际化生产基地设计符合国家药监局、美国FDA、欧盟EMA的cGMP要求。

    参考文献:

    [1] Wang XD, et al. Allergy. 2016 Aug;71(8):1170-80.

    [2] Zheng M, Wang X, Wang M,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llergic rhinitis patients in 13 metropolitan cities of China. Allergy. 2021 Feb;76(2):577-581.

    [3] White P, Smith H, et al. Clin Exp Allergy. 1998 Mar;28(3):266-70

    [4] Rosenblut A, Bardin PG, et al. Allergy. 2007 Sep;62(9):1071-7

    [5] Jonathan A, Bernstein, et al. Allergic Rhinitis: A Review.[J] .JAMA, 2024, 331: 0.

    [6] 司普奇拜单抗单抗注射液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III期临床研究报告

    [7] 康悦达®(司普奇拜单抗)药品说明书

    消息来源:康诺亚

    来源:美通社
    2025-02-07
  • 【品种报告】盐酸阿莫罗芬搽剂

       一、品种概述    

    1、基本情况

    国内:盐酸阿莫罗芬共有两个主要的剂型,乳膏剂(0.25%)和搽剂(5%),剂型不同,二者适应症也不同。乳膏剂主要用于由皮肤真菌引起的皮肤真菌病:足癣(脚癣,运动员脚),股癣,体癣;皮肤念珠菌病。而搽剂主要用于治疗敏感真菌引起的指(趾)甲感染。包含原研企业在内,目前共有4家企业持有阿莫罗芬搽剂的上市批文。该品种为非处方药,化药4类进行注册申报,阿莫罗芬(软膏剂)已被收录于医保目录乙类,而搽剂未被纳入医保。

    国外:盐酸阿莫罗芬搽剂和乳膏剂(商品名:罗每乐)是法国高德美制药公司(Galderma)的原研产品,原研Galderma的盐酸阿莫罗芬搽剂于2012年2月在欧盟上市。

    2、作用机制和优势

    作用机制:盐酸阿莫罗芬可抑制真菌细胞膜中麦角甾醇的合成,导致真菌细胞结构和功能受损,从而抑制真菌生长和繁殖。在低浓度时发挥抑菌作用,高浓度时则显示杀菌作用。这种作用机制使得阿莫罗芬能够针对性地攻击真菌,而对人体正常细胞的影响较小。

    优势:(1)渗透性好:搽剂属于溶液类制剂,易于涂抹均匀,且能迅速被皮肤吸收。由于指甲甲板较厚,传统外用药物很难渗透进甲板发挥作用。而阿莫罗芬搽剂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和制剂剂型,具有高甲板亲和力与渗透性,可以渗透并通过角质层来发挥疗效。

    (2)广谱抗菌活性:阿莫罗芬为吗啉类广谱、高效抗真菌药,对皮肤藓菌敏感,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3)疗效显著:本品已在国内外上市多年,众多研究均证明其在治疗甲真菌感染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其强力抑菌效果在临床应用中也得到了验证。

    (4)安全性高:本品主要作用于局部感染部位,基本无系统不良反应。即使出现不良反应,也为轻微的局部不良反应,主要是甲周围皮肤的烧灼感、瘙痒、红斑、脱屑。

    (5)使用方便,作用持久:本品一周只需使用1-2次。一次涂药之后,就能在甲板上形成一层含有高浓度药物的薄膜,它能快速渗透进甲床并在甲上停留一个星期。

    3、专利情况

    中国上市药品专利数据库中无关于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的相关数据。

    4、国内上市情况

    目前持有盐酸阿莫罗芬搽剂上市批件的企业共有4家

    news/news/edit/1736752556163-16324-01.png

    图: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的国内上市情况

    5、国内注册情况

    目前共14家企业进行了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的上市申请,均暂未获得批准。

    news/news/edit/1736752596862-34840-02.jpg

    表: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的国内注册情况(ANDA)

    6、临床试验情况

    盐酸阿莫罗芬搽剂可豁免BE,无需开展BE试验。

       二、市场可行性分析    

    1、适应症及流行病学

    甲真菌病:甲真菌病是指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简称其他霉菌)侵犯甲板和/或甲床所致的疾病。皮肤癣菌引起的甲真菌病通常称为甲癣。甲真菌病是皮肤科的常见病,约占所有甲疾病的50%。

    流行病学:甲真菌病的发病率占自然人群的2%~18%,全球的发病率差异较大。近年来全球甲真菌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估计全球患病率为5.5%。20世纪80年代上海11万人口的调查结果显示,甲真菌病患病率为5.69%。全国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甲真菌病患者占皮肤科足病就诊者的15.7% (n=41329)。甲真菌病的发病与年龄、性别及部位均有关。老年人发病率更高,60岁以上的趾甲真菌病患病率是60岁以下的4倍。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患者。

    2、甲真菌病的治疗

    根据《中国甲真菌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甲真菌病以药物治疗为主。口服药物治愈率高于外用药物。外用药物不良反应少,与其他药物无相互作用。口服药物治疗中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为一线药物,氟康唑为二线药物。局部外用药物治疗目前国内推荐药物为5%阿莫罗芬搽剂。其他辅助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拔甲、封包联合修甲、激光或光动力治疗等,一般不单独应用,可根据病情需要,与口服药物或外用药物联合使用。

    3、皮肤科用化学药国内医院端市场情况

    皮肤科用药化学药近三年医院端市场规模增长稳定,2023年市场规模为139.47亿元,同比上年增速上升17.27%。

    news/news/edit/1736752705202-49815-05.png

    数据来源:米内网

    4、皮肤用抗真菌化药国内医院端市场情况

    皮肤病用抗真菌化药近三年医院端市场规模呈现回升趋势,2023年市场规模为11.21亿元,同比上年增速上升20.95%。

    从2023年医院端品种的销售额排名来看,盐酸阿莫罗芬软膏排名第5(销售额8511万元,市场份额7.59%),盐酸阿莫罗芬搽剂排名第17(销售额2155万元,市场份额1.92%)

    news/news/edit/1736752739156-52624-06.png

    数据来源:米内网

    5、盐酸阿莫罗芬国内市场情况

    盐酸阿莫罗芬的制剂主要有盐酸阿莫罗芬乳膏和盐酸阿莫罗芬搽剂,二者的市场占有率基本各占50%左右;从销售终端来看,阿莫罗芬乳膏主要以医院端为主( 2024年医院端占比超过80%,零售约20%),而阿莫罗芬搽剂主要以零售端为主(2024年零售端占比超过85%,医院端约15%)。阿莫罗芬市场规模从2020年-2023年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增幅明显,尤其是2023年,增长率接近30%,2023年市场规模也达到了约2.4亿元。但到了2024年,阿莫罗芬市场规模有了明显的下降,2024年销售为销售额1.32亿元。

    news/news/edit/1736752746358-79183-07.jpg

    数据来源:米内网

    阿莫罗芬搽剂的市场整体趋势和阿莫罗芬的基本保持一致, 2020年-2023年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但到了2024年,有了明显的下降。2023年阿莫罗芬搽剂的市场规模达到了约1.2亿元,2024年为6246万元。从市场占有率来看,江苏福邦的市场占有率最高,但其市场占有率在逐年下降(2022年-77.56%,2023年-73.93%,2024年-65.88%),原研药企(高德美制药)的市场占有率较低( 2023年-20.18%,2024年-22.67% ),湖北恒安芙林药业市场占有率最低(2023年-5.89%,2024年-11.45%)。注:浙江迪耳药业未在米内数据中查询到相关销售额。

    news/news/edit/1736752753832-89362-08.jpg

    数据来源:米内网


    news/news/edit/1736752869453-75310-客服图片.jpg


    来源:戊戌数据
    2025-01-14
  • 和黄医药宣布沃瑞沙® 和泰瑞沙® 的联合疗法于中国获批用于治疗伴有MET扩增的一线EGFR抑制剂治疗后疾病进展的肺癌患者

    — 基于SACHI III 期研究获得批准,研究结果显示较铂类化疗降低66%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  —

    —  此类患者中唯一的全口服的联合疗法选择 —

    — 无论一线接受何种EGFR 抑制剂治疗,均显示出一致的获益 —

    和黄医药(中国)有限公司宣布沃瑞沙®(ORPATHYS®,赛沃替尼/ savolitinib)和泰瑞沙®(TAGRISSO®,奥希替尼/ osimertinib)的联合疗法的新药上市申请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阳性经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后进展的伴MET扩增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沃瑞沙®是一种强效、高选择性的口服MET TKI。泰瑞沙®是一种不可逆的第三代EGFR TKI。此项批准亦将触发一项来自阿斯利康的1,100万美元的里程碑付款,阿斯利康在中国同时负责沃瑞沙®和泰瑞沙®的销售。  

    沃瑞沙®是中国首个获批的选择性MET抑制剂,用于治疗伴有MET外显子14 跳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此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新批准是基于沃瑞沙®和泰瑞沙®联合疗法的SACHI III期临床试验的数据(NCT05015608),该研究已在预设的中期分析中达到预设的主要终点无进展生存期("PFS")。研究的主要结果已在2025年6月于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公布。该联合疗法于2024年获国家药监局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其新药上市申请亦于2025年获纳入优先审评。

    SACHI研究的主要研究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上海肺癌中心主任陆舜教授表示:"沃瑞沙®和泰瑞沙®的联合疗法获批是中国肺癌治疗领域应对复杂挑战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GFR突变较为常见。对于在EGFR抑制剂治疗后出现MET扩增的患者,该联合疗法提供了一种持续全口服、去化疗的治疗方案,有效应对关键的耐药机制。作为一名研究与临床工作者,我为能够将这一靶向疗法带给患者感到振奋,并期待通过创新研究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与患者生活质量。"

    和黄医药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官苏慰国博士表示:"国家药监局的批准,标志着我们在解决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一线EGFR抑制剂治疗后因MET驱动的耐药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建立在为肿瘤治疗带来变革的共同愿景之上,我们与阿斯利康的合作对于实现这一成果至关重要。我们将深化合作,继续更多研究及临床探索,致力于将这一创新联合疗法带给中国及全球的患者。"

    阿斯利康中国肿瘤业务总经理关冬梅女士表示:"这是沃瑞沙®在中国获批的第三个适应症,标志着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此次获批为在接受EGFR抑制剂治疗后出现MET扩增的肺癌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选择。通过与和黄医药的合作,我们致力于扩大沃瑞沙®和泰瑞沙®联合疗法的覆盖范围,以应对一线治疗后的疾病进展,惠及更多肺癌患者。"

    SACHI研究的意向治疗(intention-to-treat,ITT)人群中,由研究者评估,沃瑞沙®和泰瑞沙®的联合疗法降低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达66%,中位PFS为8.2个月,而化疗组则为4.5个月。独立审查委员会(IRC)评估的疾病进展风险亦降低60%,中位PFS分别为7.2个月和4.2个月。沃瑞沙®和泰瑞沙®的联合疗法的安全性可耐受,未观察到新的安全信号。沃瑞沙®和泰瑞沙®联合疗法组和化疗组中3级或以上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为57%,显示出较为良好的安全性特征。

    关于非小细胞肺癌及MET异常

    肺癌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约占所有癌症死亡人数的五分之一。[1] 肺癌通常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患者的80-85%。[2] 大部分(约75%)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是晚期,美国和欧洲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约有10-25%存在EGFR突变,而亚洲患者中该比例则高达30-40%。[3],[4],[5],[6]  

    MET是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在细胞的正常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MET扩增或过表达可导致肿瘤生长以及癌细胞的转移进展,且是EGFR突变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EGFR TKI治疗产生获得性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7],[8]

    关于沃瑞沙®

    沃瑞沙®(赛沃替尼)是一种强效、高选择性的口服MET TKI,在晚期实体瘤中表现出临床活性。沃瑞沙®可阻断因突变(例如外显子14跳跃突变或其他点突变)、基因扩增或蛋白质过表达而导致的MET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

    沃瑞沙®已于中国获批,并由我们的合作伙伴阿斯利康以商品名沃瑞沙®(ORPATHYS®)上市销售,用于治疗具有MET外显子14跳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赛沃替尼是中国首个获批的选择性MET抑制剂。沃瑞沙®作为单药疗法或与其他药物的联合疗法,亦正开发用于治疗包括肺癌、肾癌和胃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类型。

    关于泰瑞沙®

    泰瑞沙®(奥希替尼)是一种不可逆的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包括伴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患者中有确证的临床活性。泰瑞沙®(40mg 和 80mg 每日一次口服片剂)在全球获批的各种适应症已治疗了近80万名患者。阿斯利康正继续探索泰瑞沙®用于治疗不同疾病分期的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有大量证据支持泰瑞沙®作为 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泰瑞沙®在ADAURA III 期研究中的中早期患者、LAURA III 期研究中的局部晚期患者、FLAURA III 期研究中的晚期患者以及在FLAURA2 III 期研究中与化疗联用,均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结局。

    关于沃瑞沙®和泰瑞沙®的联合疗法开发用于EGFR突变阳性非小 细 胞肺癌

    在第三代EGFR TKI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患者中,约有15-50%的患者伴有MET异常(取决于样品类型、检测方法和使用的测定阈值)。泰瑞沙®是一种不可逆的第三代EGFR-TKI,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包括伴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患者中有确证的临床活性。沃瑞沙®和泰瑞沙®的联合疗法通过TATTON研究(NCT02143466)及SAVANNAH研究(NCT03778229)已在此类患者中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受到上述研究的结果鼓舞,我们在此类患者中启动了多项III期研究,包括在SACHI中国研究(NCT05015608)和SAFFRON全球研究(NCT05261399),以及在中国开展的 SANOVO研究(NCT05009836)。

    该联合疗法为解决晚期肺癌的耐药机制提供了一种具有前景的无需化疗的口服治疗策略。基于SACHI随机III期研究的积极数据,我们在中国提交了沃瑞沙®的第二项新药上市申请。 SAVANNAH II期单臂研究的强有力的数据近期已于 2025 年 3 月在欧洲肺癌大会(ELCC)上公布,展现出高、具有临床意义且持久的客观缓解率(ORR),以及一致的安全性结果。 SAFFRON随机 III期研究正在进行中。阿斯利康已与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进行沟通,我们期待尽快完成SAFFRON研究以支持在美国和全球其他地区的潜在监管注册申请。

    SACHI研究: SACHI中国III期研究在2024年年底的中期分析中达到主要终点PFS,中国新药上市申请已于2024年12月获受理,并在中国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和优先审评。SACHI研究评估了沃瑞沙®和泰瑞沙®的联合疗法对比铂类双药化疗用于治疗接受EGFR抑制剂治疗后疾病进展的伴有MET扩增的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结果已于2025年6月在ASCO年会上公布。

    SAFFRON研究: 沃瑞沙®和泰瑞沙®的联合疗法于2023年获美国FDA授予快速通道资格用于此类患者。SAFFRON全球III期研究现正进行中,以评估沃瑞沙®和泰瑞沙®的联合疗法对比铂类双药化疗用于治疗伴有MET过表达及/或扩增的既往接受泰瑞沙®治疗后疾病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SAVANNAH研究中确定的阈值,伴有高MET水平的患者正前瞻性地被筛选纳入研究。

    关 于和黄医药

    和黄医药是一家处于商业化阶段的创新型生物医药公司,致力于发现、全球开发和商业化治疗癌症和免疫性疾病的靶向药物和免疫疗法。自成立以来,和黄医药致力于将自主发现的候选药物带向全球患者,首三个药物现已在中国上市,其中首个药物亦于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全球各地获批。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All cancers fact sheet. Available at: https://gco.iarc.fr/today/­data/factsheets/cancers/39-All-cancers-fact-sheet.pdf. Accessed November 2022.

    [2]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What is Lung Cancer? Available at: https://www.cancer.org/cancer/lung-cancer/about/what-is.html. Accessed November 2022.

    [3]   Knight SB, et al. Progress and prospects of early detection in lung cancer. Open Biol. 2017;7(9): 170070.

    [4]   Keedy VL, et al.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Provisional Clinical Opinio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Mutation Testing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Considering First-Line 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herapy. J Clin Oncol. 2011:29;2121-27.

    [5]   Zhang Y, et al. The prevalence of EGFR mutation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ncotarget. 2016;7(48).

    [6]   Szumera-Ciećkiewicz A, et al. EGFR Mutation Testing on Cytological and Histological Samples in 11.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Polish, Single Institution Study and Systematic Review of European Incidence. Int J Clin Exp Pathol. 2013:6;2800-12.

    [7]   Uchikawa E, et al. Structural basis of the activation of c-MET receptor. Nat Commun. 2021;12(4074).

    [8]   Wang Q, et al. MET inhibitors for targeted therapy of EGFR TKI-resistant lung cancer. 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 2019;63.

    消息来源:和黄医药(中国)有限公司

    来源:美通社
    2025-07-07
  • 【品种报告】阿达帕林凝胶

    一、品种概述

    1、基本情况

    国内:阿达帕林凝胶本品适用于以粉刺、丘疹和脓疱为主要表现的轻中度寻常型痤疮的局部治疗。可用于治疗面部、胸和背部的痤疮。目前共有11家企业持有阿达帕林凝胶的上市批文。该品种为非处方药,以化药4类进行注册申报,已被收录于2024年国家医保目录乙类,暂未被纳入国家集采。

    国外: 阿达帕林凝胶(商品名:Differin)的原研企业为法国高德美公司(Galderma),Differin最早于1996年5月获批在美国上市,目前该品种已在欧洲、日本等多个国家上市。

    2、作用机制和优势

    作用机制:阿达帕林是一种维甲酸类化合物,作用机理方面,阿达帕林同维甲酸一样与特异的维甲酸核受体结合,与维甲酸不同的是阿达帕林不与和蛋白结合的细胞质受体相结合。阿达帕林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使毛囊角化正常化,抑制粉刺形成并溶解粉刺,减小毛囊直径,使角质层疏松,加速粉刺排出,抑制皮脂腺增生和炎症反应,从而达到治疗痤疮的目的。

    优势:(1)显著抗炎和抗粉刺作用:可抑制炎症因子,体内与体外炎症模型中被证明具有明显抗炎作用;有效调节毛囊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溶解微粉刺。

    (2)化学结构稳定,光稳定性好,在空气和光照下不易分解。

    (3)良好的耐受性:相比其他传统外用维A酸类药物,其受体选择性高,因此对皮肤的刺激性更低,耐受性更好。

    (4)可与其他痤疮药物联用,协同增效。如与过氧化苯甲酰、口服药物联用等。

    (5)可减少痤疮后色素沉着(PIH)风险。

    (6)权威指南推荐的轻度寻常痤疮的单独一线用药(外用维A酸类药物中的首选)。

    3、专利情况

    4、国内上市情况

    目前持有阿达帕林凝胶上市批件的企业共有11家。

    表:阿达帕林凝胶的国内上市情况

    news/news/edit/1750146452061-44006-01.jpg

    5、国内注册情况

    目前共20家企业进行了阿达帕林凝胶的上市申请,均暂未获得批准。

    表:阿达帕林凝胶的国内注册情况(ANDA)

    news/news/edit/1750146506198-22273-03.jpg

    6、临床试验情况

    阿达帕林凝胶可豁免BE,无需开展BE试验。【参照:《皮肤外用化学仿制药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020)】

    二、市场可行性分析

    1、适应症及流行病学

    寻常痤疮(痤疮):又称“青春痘”,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面部及前胸、后背,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囊肿或结节,常伴有毛孔粗大和皮脂溢出。目前认为寻常痤疮发病主要与雄激素诱导皮脂腺肥大过度分泌皮脂;毛囊导管口异常角化;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马拉色菌等微生物增殖以及免疫炎症反应有关。

    痤疮的流行病学:寻常痤疮好发于青春期男女,已成为全球第八大慢性疾病。(1)全球患病率较高,好发于年轻人群:皮尔法伯实验室的数据显示,全球痤疮患病率为20.5%;在青少年/年轻人(16/24岁)群体中这一比例最高,达到28.3%,在25至39岁的成年人群体中也保持较高水平,为19.3%;一般来说,女性(23.6%)比男性(17.5%)更容易患有痤疮。(2)中国痤疮患病人数规模庞大,好发于青少年及年轻成年人:根据《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9修订版)》,中国人群截面统计痤疮发病率为8.1%,但超过95%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痤疮发生,这意味着理论上2023年中国患有痤疮的人群高达1.15亿人次‌。根据《寻常痤疮基层诊疗指南(2023年)》,寻常痤疮好发于青春期男女,寻常痤疮在青少年发病率高达93%。

    图:痤疮在国内相对好发于10-34岁人群

    news/news/edit/1750146599707-36397-07.jpg

    资料来源:《Prevalence of Acne Vulgaris in Chinese Adolescents and Adults: A Community-based Study of 17,345 Subjects in Six Cities》,太平洋证券研究院整理

    2、指南/共识推荐

    外用维A酸类药物是轻度痤疮的单独一线用药,中度痤疮的联合用药以及痤疮维持治疗的首选,其中阿达帕林常作为首选。

    表:指南/共识的对阿达帕林凝胶的推荐

    news/news/edit/1750146666295-84500-08.jpg

    3、同类型药物(外用维A酸类)的比较

    阿达帕林比第一代维A酸类药物的性能更优。1、刺激性:维A酸>异维A酸>阿达帕林;2、抗炎作用:阿达帕林>异维A>维A酸;3、光稳定性:阿达帕林>异维A>维A酸。

    表:同类型药物(外用维A酸类)的比较

    news/news/edit/1750146732153-84237-09.jpg

    4、全球痤疮治疗市场情况

    根据Global Market Insights分析,全球痤疮治疗药物市场将从2022年的99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的175亿美元,CAGR达5.86%,全球痤疮治疗药物市场将在新产品渗透率提升的作用下稳步扩张。

    5、国内痤疮治疗市场情况

    参考《玫瑰痤疮真实世界诊疗现状调查分析》中“轻症患者系统用药率达72.2%”,根据玫瑰痤疮相对寻常痤疮更为严重的症状,假设成人痤疮轻/中/重度患者治疗率分别为10%/40%/70%,根据治疗指南推荐的疗法,假设轻/中/重度患者治疗费用分别为20/100/1000元,假设青少年痤疮轻/中/重度患者治疗率分别为5%/20%/50%(支付能力和社交需求较低),治疗费用分别为20/50/800元。据此测算国内痤疮治疗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42亿元增长至2027年的81亿元,与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测算结果近似。

    图:国内痤疮治疗市场规模(弗若斯特沙利文测算)

    news/news/edit/1750146775314-83078-11.jpg

    资料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太平洋证券研究院整理

    6、阿达帕林凝胶国内市场情况

    阿达帕林凝胶酸2020年-2023年市场规模处于一个平稳增长的趋势,但是2024其市场规模年有了一个比较明显的下降,2023年其市场规模达到了约2.16亿元,2024年仅有1.06亿元。从销售终端来看,全国零售占据主要地位,其销售额占比约在57%左右,城市公立的销售额占比第二,约为33%左右。从企业的市场份额来看,占比前四的分别为福元药业(32.2%)、高德美制药(18.1%)、广东东阳光药业(13.1%)和海南全星制药(13.0%)。

    虽然2024年阿达帕林凝胶的市场规模有了一定的下降,但由于其自身具有明显的优势(既保留疗效又能降低刺激性、权威指南推荐的轻度寻常痤疮的单用药物、光稳定性好、可减少痤疮后色素沉着风险等),在加上国内痤疮患者规模庞大,患者对治疗的需求大,未来阿达帕林凝胶的市场规模是有较大可能实现持续增长。

    图:阿达帕林凝胶的市场规模(万元)

    news/news/edit/1750146817447-18524-12.jpg

    数据来源:米内网

    图:2024年各企业的市场份额

    news/news/edit/1750146850711-35732-13.jpg

    数据来源:米内网


    news/news/edit/1750146892637-74863-客服图片.jpg

    来源:戊戌数据
    2025-06-17

中医医院快讯

最新标签

网页运行出了一点点问题,推荐您尝试切换其他浏览器。
如果多种浏览器都无法显示,请联系客服: 189-9650-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