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诺贝酸片
非诺贝酸片相关文章
非诺贝酸片相关数据
非诺贝酸片相关数据
-
中国药品注册25
-
中国临床试验4
-
美国上市药品1
-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1
-
中国医保目录2
-
美国橙皮书2
-
药品说明书1
-
中国上市药品1
-
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1
-
中国药品中标45
-
非诺贝酸片长春海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35mg包装系数:60省份:广东中标年份:2025¥¥70.8
-
非诺贝酸片长春海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35mg包装系数:45省份:甘肃中标年份:2025¥¥53.1
-
非诺贝酸片长春海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35mg包装系数:45省份:河北中标年份:2025¥¥53.1
-
非诺贝酸片长春海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35mg包装系数:45省份:陕西中标年份:2024¥¥53.1
-
非诺贝酸片长春海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35mg包装系数:30省份:陕西中标年份:2024¥¥35.4
-
非诺贝酸片长春海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35mg包装系数:30省份:广东中标年份:2024¥¥1.18
-
非诺贝酸片长春海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35mg包装系数:45省份:广东中标年份:2024¥¥1.18
-
非诺贝酸片长春海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35mg包装系数:45省份:四川中标年份:2024¥¥53.1
-
相关热门标签
非诺贝酸片热点文章
-
【品种报告】盐酸阿莫罗芬搽剂
一、品种概述
1、基本情况
国内:盐酸阿莫罗芬共有两个主要的剂型,乳膏剂(0.25%)和搽剂(5%),剂型不同,二者适应症也不同。乳膏剂主要用于由皮肤真菌引起的皮肤真菌病:足癣(脚癣,运动员脚),股癣,体癣;皮肤念珠菌病。而搽剂主要用于治疗敏感真菌引起的指(趾)甲感染。包含原研企业在内,目前共有4家企业持有阿莫罗芬搽剂的上市批文。该品种为非处方药,化药4类进行注册申报,阿莫罗芬(软膏剂)已被收录于医保目录乙类,而搽剂未被纳入医保。
国外:盐酸阿莫罗芬搽剂和乳膏剂(商品名:罗每乐)是法国高德美制药公司(Galderma)的原研产品,原研Galderma的盐酸阿莫罗芬搽剂于2012年2月在欧盟上市。
2、作用机制和优势
作用机制:盐酸阿莫罗芬可抑制真菌细胞膜中麦角甾醇的合成,导致真菌细胞结构和功能受损,从而抑制真菌生长和繁殖。在低浓度时发挥抑菌作用,高浓度时则显示杀菌作用。这种作用机制使得阿莫罗芬能够针对性地攻击真菌,而对人体正常细胞的影响较小。
优势:(1)渗透性好:搽剂属于溶液类制剂,易于涂抹均匀,且能迅速被皮肤吸收。由于指甲甲板较厚,传统外用药物很难渗透进甲板发挥作用。而阿莫罗芬搽剂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和制剂剂型,具有高甲板亲和力与渗透性,可以渗透并通过角质层来发挥疗效。
(2)广谱抗菌活性:阿莫罗芬为吗啉类广谱、高效抗真菌药,对皮肤藓菌敏感,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3)疗效显著:本品已在国内外上市多年,众多研究均证明其在治疗甲真菌感染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其强力抑菌效果在临床应用中也得到了验证。
(4)安全性高:本品主要作用于局部感染部位,基本无系统不良反应。即使出现不良反应,也为轻微的局部不良反应,主要是甲周围皮肤的烧灼感、瘙痒、红斑、脱屑。
(5)使用方便,作用持久:本品一周只需使用1-2次。一次涂药之后,就能在甲板上形成一层含有高浓度药物的薄膜,它能快速渗透进甲床并在甲上停留一个星期。
3、专利情况
中国上市药品专利数据库中无关于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的相关数据。
4、国内上市情况
目前持有盐酸阿莫罗芬搽剂上市批件的企业共有4家
图: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的国内上市情况
5、国内注册情况
目前共14家企业进行了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的上市申请,均暂未获得批准。
表: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的国内注册情况(ANDA)
6、临床试验情况
盐酸阿莫罗芬搽剂可豁免BE,无需开展BE试验。
二、市场可行性分析
1、适应症及流行病学
甲真菌病:甲真菌病是指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简称其他霉菌)侵犯甲板和/或甲床所致的疾病。皮肤癣菌引起的甲真菌病通常称为甲癣。甲真菌病是皮肤科的常见病,约占所有甲疾病的50%。
流行病学:甲真菌病的发病率占自然人群的2%~18%,全球的发病率差异较大。近年来全球甲真菌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估计全球患病率为5.5%。20世纪80年代上海11万人口的调查结果显示,甲真菌病患病率为5.69%。全国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甲真菌病患者占皮肤科足病就诊者的15.7% (n=41329)。甲真菌病的发病与年龄、性别及部位均有关。老年人发病率更高,60岁以上的趾甲真菌病患病率是60岁以下的4倍。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患者。
2、甲真菌病的治疗
根据《中国甲真菌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甲真菌病以药物治疗为主。口服药物治愈率高于外用药物。外用药物不良反应少,与其他药物无相互作用。口服药物治疗中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为一线药物,氟康唑为二线药物。局部外用药物治疗目前国内推荐药物为5%阿莫罗芬搽剂。其他辅助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拔甲、封包联合修甲、激光或光动力治疗等,一般不单独应用,可根据病情需要,与口服药物或外用药物联合使用。
3、皮肤科用化学药国内医院端市场情况
皮肤科用药化学药近三年医院端市场规模增长稳定,2023年市场规模为139.47亿元,同比上年增速上升17.27%。
数据来源:米内网
4、皮肤用抗真菌化药国内医院端市场情况
皮肤病用抗真菌化药近三年医院端市场规模呈现回升趋势,2023年市场规模为11.21亿元,同比上年增速上升20.95%。
从2023年医院端品种的销售额排名来看,盐酸阿莫罗芬软膏排名第5(销售额8511万元,市场份额7.59%),盐酸阿莫罗芬搽剂排名第17(销售额2155万元,市场份额1.92%)
数据来源:米内网
5、盐酸阿莫罗芬国内市场情况
盐酸阿莫罗芬的制剂主要有盐酸阿莫罗芬乳膏和盐酸阿莫罗芬搽剂,二者的市场占有率基本各占50%左右;从销售终端来看,阿莫罗芬乳膏主要以医院端为主( 2024年医院端占比超过80%,零售约20%),而阿莫罗芬搽剂主要以零售端为主(2024年零售端占比超过85%,医院端约15%)。阿莫罗芬市场规模从2020年-2023年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增幅明显,尤其是2023年,增长率接近30%,2023年市场规模也达到了约2.4亿元。但到了2024年,阿莫罗芬市场规模有了明显的下降,2024年销售为销售额1.32亿元。
数据来源:米内网
阿莫罗芬搽剂的市场整体趋势和阿莫罗芬的基本保持一致, 2020年-2023年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但到了2024年,有了明显的下降。2023年阿莫罗芬搽剂的市场规模达到了约1.2亿元,2024年为6246万元。从市场占有率来看,江苏福邦的市场占有率最高,但其市场占有率在逐年下降(2022年-77.56%,2023年-73.93%,2024年-65.88%),原研药企(高德美制药)的市场占有率较低( 2023年-20.18%,2024年-22.67% ),湖北恒安芙林药业市场占有率最低(2023年-5.89%,2024年-11.45%)。注:浙江迪耳药业未在米内数据中查询到相关销售额。
数据来源:米内网
来源:戊戌数据2025-01-14 -
【品种报告】夫西地酸乳膏
一、品种概述
1、基本情况
国内:夫西地酸乳膏主要用于葡萄球菌、链球菌、痤疮丙酸杆菌、极小棒状杆菌及其他对夫西地酸敏感的细菌引起的皮肤感染,包括疱疮、疖、痈、甲沟炎、毛囊炎、寻常性痤疮等。目前市售的夫西地酸乳膏主要有两个规格:15g:0.3g和5g:0.1g(以C₃₁H₄₈O₆计算)。包含原研企业在内,目前共有5家企业持有夫西地酸乳膏的上市批文。该品种为处方药,以化药4类进行注册申报,夫西地酸乳膏已被收录于2024年国家医保目录乙类,暂未被纳入国家集采。
国外:夫西地酸乳膏(商品名:Fucidin/立思丁)是丹麦LEO Pharma A/S的原研产品,立思丁于1999年获批在中国上市销售。目前夫西地酸乳膏已在欧洲多个国家上市。
2、作用机制和优势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发挥抗菌效果。它能与延伸因子G(EF-G)结合,阻止EF-G二磷酸鸟苷复合物的释放,从而使蛋白质合成停滞。
优势:
(1)具备抗菌和免疫调节双重作用。
(2)皮肤渗透性强,能深入皮肤底层消除感染,对深部细菌感染的皮肤疾病具有一定优势。
(3)因其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在皮肤科和外科领域被广泛用作局部抗菌药膏。
(4)不与其他抗菌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
(5)权威指南推荐的痤疮一线联合用药。
3、专利情况
中国上市药品专利数据库中暂无关于夫西地酸乳膏的相关数据。
4、国内上市情况
目前持有夫西地酸乳膏上市批件的企业共有5家
图:夫西地酸乳膏的国内上市情况
5、国内注册情况
目前共16家企业进行了夫西地酸乳膏的上市申请,均暂未获得批准。
表:夫西地酸乳膏的国内注册情况(ANDA)
6、临床试验情况
夫西地酸乳膏可豁免BE,无需开展BE试验。
二、市场可行性分析
1、适应症及流行病学
感染性皮肤病:皮肤病种类繁多,皮肤病种类繁多,大约有1000多种。而在皮肤病中,由微生物感染所致的皮肤病最常见。它可以是细菌感染,如脓胞疮,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溶血性链球菌所致;或是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或真菌性的,如手、足癣,或是寄生虫感染,如疥疮,由疥螨引起的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
寻常痤疮(痤疮):又称“青春痘”,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面部及前胸、后背,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囊肿或结节,常伴有毛孔粗大和皮脂溢出。目前认为寻常痤疮发病主要与雄激素诱导皮脂腺肥大过度分泌皮脂;毛囊导管口异常角化;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马拉色菌等微生物增殖以及免疫炎症反应有关。
痤疮的流行病学:寻常痤疮好发于青春期男女,已成为全球第八大慢性疾病。(1)全球患病率较高,好发于年轻人群:皮尔法伯实验室的数据显示,全球痤疮患病率为20.5%;在青少年/年轻人(16/24岁)群体中这一比例最高,达到28.3%,在25至39岁的成年人群体中也保持较高水平,为19.3%;一般来说,女性(23.6%)比男性(17.5%)更容易患有痤疮。(2)中国痤疮患病人数规模庞大,好发于青少年及年轻成年人:根据《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9修订版)》,中国人群截面统计痤疮发病率为8.1%,但超过95%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痤疮发生,这意味着理论上2023年中国患有痤疮的人群高达1.15亿人次。根据《寻常痤疮基层诊疗指南(2023年)》,寻常痤疮好发于青春期男女,寻常痤疮在青少年发病率高达93%。
2、寻常痤疮的治疗
中外痤疮指南均指出痤疮临床分级是治疗的基础,外用抗菌药物是治疗痤疮的重要手段,推荐外用抗菌药物联合其他治疗方案用于中重度痤疮(避免单独使用)。具有抗痤疮丙酸杆菌和抗炎作用的抗菌药物均可用于寻常痤疮的治疗,包括林可霉素和夫西地酸等。外用抗生素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耐药,需注意不能长期使用。
表:同类型药物(针对痤疮的外用抗菌药物)的比较
3、全球痤疮治疗市场情况
根据Global Market Insights分析,全球痤疮治疗药物市场将从2022年的99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的175亿美元,CAGR达5.86%,全球痤疮治疗药物市场将在新产品渗透率提升的作用下稳步扩张。
4、国内痤疮治疗市场情况
参考《玫瑰痤疮真实世界诊疗现状调查分析》中“轻症患者系统用药率达72.2%”,根据玫瑰痤疮相对寻常痤疮更为严重的症状,假设成人痤疮轻/中/重度患者治疗率分别为10%/40%/70%,根据治疗指南推荐的疗法,假设轻/中/重度患者治疗费用分别为20/100/1000元,假设青少年痤疮轻/中/重度患者治疗率分别为5%/20%/50%(支付能力和社交需求较低),治疗费用分别为20/50/800元。据此测算国内痤疮治疗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42亿元增长至2027年的81亿元,与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测算结果近似。
图:国内痤疮治疗市场规模(弗若斯特沙利文测算)
资料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太平洋证券研究院整理
5、夫西地酸国内市场情况
夫西地酸的制剂主要有夫西地酸乳膏(2024年市场占有率最高,88.63%)、注射用夫西地酸钠(4.92%)、夫西地酸钠软膏(3.62%)、夫西地酸滴眼液、夫西地酸口服混悬液。夫西地酸2020年-2024年市场规模处于一个波动的趋势,2022年有小幅的下降,而2021年和2023年市场规模是增长的,但到了2024年,又有了明显的下降。2023年市场规模达到了约4.05亿元,2024年为2.05亿元。
数据来源:米内网
夫西地酸乳膏的市场整体趋势和夫西地酸的基本保持一致,2020年-2024年市场规模处于一个波动的趋势,2022年有小幅的下降,而2021年和2023年是增长的。受医药寒冬的影响,到了2024年,其市场规模有了一定的下降,2023年夫西地酸乳膏的市场规模达到了约9939万元,2024年为6019万元。从市场份额来看,澳美制药市场占有率最高(66.46%),原研LEO(利奥)的市场份额为33.18%;从销售终端来看,医院端占据绝大部分(公立医院占比为77.97%),零售端占比仅为19.36%。注:福元药业仅2024年有64万元的销售额,其余持证企业并未查询到有相关销售额。
虽然2024年夫西地酸乳膏的市场规模有了一定的下降,但由于其自身具有一定优势(痤疮一线联合用药、无交叉耐药性、对深部细菌感染有效等),在加上国内痤疮患者规模庞大,患者对治疗的需求大,未来夫西地酸乳膏的市场规模是有较大可能实现持续增长。
数据来源:米内网
来源:戊戌数据2025-02-18 -
【注册报告】2025年6月药品注册审评审批报告
一、2025年6月药品受理情况
1.2025年6月受理总况
2025年6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以下称药审中心)共计受理1382个受理号,比去年同期增加10%。
图一 2024和2025年药审中心药品受理情况
受理的药品中,化药占比62%,生物制品18%,中药20%,还有一项体外诊断试剂未计入下图。
图二 2025年6月各药品类型受理情况
2.化药受理情况
2025年6月化药受理总数为855个。
图三 2025年6月化药各申请类型受理情况
化药1类创新药申报共计105个受理号,包含国产和进口品种。
图四 2025年6月化药各注册分类受理情况
备注:注册分类统计只包含新药、进口、仿制药。
本月新申报的1类化药共计23个品种,涉及21个企业。
表1 6月首次申报临床的化药创新药
本月共有3个1类新药首次提交了上市申请。
硫酸索美来昔片
索美来昔(JMKX001899)是一款KRAS G12C抑制剂。JMKX001899 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权利独家许可已授权给沪亚生物国际。
2025年6月,硫酸索美来昔片上市申请获得NMPA受理,用于至少接受过一种系统性治疗的 KRAS G12C 突变型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
盐酸匹米替尼胶囊
ABSK-021是和誉医药自主研发的一款口服CSF-1R小分子抑制剂。
研究表明,阻断CSF-1R信号通路可调节和改变肿瘤微环境,解除肿瘤免疫抑制,能够与肿瘤免疫检查点抗体等多种抗癌疗法产生协同作用,达到良好的抑瘤功能。多项临床研究已经证实,抑制CSF-1R活性可用于治疗腱鞘巨细胞瘤(TGCT)或与肿瘤免疫及其它药物联用治疗多种恶性肿瘤。
2019年8月,ABSK-021获得美国FDA临床试验批准,成为和誉医药首个进入临床研究的候选药物。
2023年12月4日,和誉医药宣布,已与默克公司就其自主研发的CSF-1R小分子抑制剂Pimicotinib(ABSK021)达成独家许可协议。根据协议条款,默克将获得在中国内地、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针对Pimicotinib就所有适应症进行商业化的许可,和誉医药将保留在授权区域内独家开发Pimicotinib的权利。
2025年6月,默克在国内递交了盐酸匹米替尼胶囊 (ABSK021) 的上市申请,并获得受理,用于需要系统性治疗的腱鞘巨细胞瘤(TGCT)成人患者。
伊托法替布软膏
MH004是明慧医药自主研发的一款全球首创的外用JAK抑制剂。
2023年7月,MH004乳膏获国家药监局临床许可,拟开发用于治疗非节段型白癜风。
2024年6月,MH004软膏获国家药监局临床许可,拟开发用于特应性皮炎患者的治疗。
2025年6月,明慧医药外用JAK抑制剂伊托法替布软膏(MH004)的上市申请获NMPA受理。
3.生物制品受理情况
2025年6月生物制品共计受理249个,治疗用生物制品239个,预防用生物制品10个。
本月生物类创新药共计24家企业新申报了26个1类生物药(表2)。
表2 6月新注册临床的治疗用生物创新药
表3 6月新申报上市的生物类似药
本月有3项1类治疗用生物制品申报上市。
重组抗IL-1β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
2025年6月,三生国健宣布,公司自主创新研发的重组抗IL-1β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SSGJ-613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适应症已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递交上市申请并获受理。
Clesrovimab注射液
Clesrovimab(MK-1654)是由默沙东研发的一种抗RSV F蛋白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
2025年4月,Merck Sharp & Dohme B.V的1类创新药Clesrovimab注射液在中国首次申请上市。6月,重新提交了新药上市申请。
舒瑞基奥仑赛注射液
CT-041是由科济生物开发,针对CLDN18.2靶向的CAR-T细胞疗法,用于治疗CLDN18.2阳性实体肿瘤患者,主要治疗胃癌/胃食管结合部癌及胰腺癌。
2025年6月,舒瑞基奥仑赛注射液(CT041)的新药上市申请(NDA)已正式提交至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审评中心(CDE),用于治疗Claudin18.2表达阳性、至少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胃/食管胃结合部腺癌(G/GEJA)患者。
4.中药受理情况
本月,中药受理277个受理号,其中补充申请259个,6个1.1类新药临床试验申请,2个2.3类新药临床试验申请,1个1.1类新药上市申请,1个3.1类新药上市申请,2个4类仿制药上市申请。
1.1中药复方制剂,系指由多味饮片、提取物等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方而成的制剂。
3.1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中药复方制剂。
表4 6月注册的中药新药及仿制药
二、2025年6月药品上市情况
本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批准上市药品共计416个(以批准文号计,包含新药、进口、仿制药),其中包含化药仿制药385个,新药26个,原研进口5个。
表5 6月新批准上市的创新药
养血祛风止痛颗粒
养血祛风止痛颗粒基于中国近代著名中医大家张锡纯先生的代表性方剂“升陷汤”的加减配方而成,能够补气养血,散风止痛。
2025年6月,养血祛风止痛颗粒上市申请获得NMPA批准,功能主治:补气养血,散风止痛。用于频发性紧张型头痛中医辨证属气血两虚证,症见头痛反复发作、头脑昏沉,以及食少纳呆、自汗、气短、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而弱等。
玛仕度肽注射液
2024年2月,玛仕度肽注射液NDA获NMPA受理,用于成人肥胖或超重患者的长期体重控制。
2024年8月,信达生物玛仕度肽注射液的新适应症申报上市,其肥胖症上市申请已于今年2月获 CDE 受理,本次申报的新适应症为2型糖尿病。
2025年6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申报的1类创新药玛仕度肽注射液(商品名:信尔美)上市。该药品适用于在控制饮食和增加体力活动基础上对成人患者的长期体重控制,初始体重指数(BMI)为:BMI≥28 kg/m2(肥胖);或BMI≥24 kg/m2(超重),并伴有至少一种体重相关的合并症(例如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全氟己基辛烷滴眼液
NOV03(全氟己基辛烷)是一款具有新颖作用机理的药物,用于治疗与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相关蒸发过强型干眼症。
2019年11月,恒瑞与德国Novaliq GmbH公司达成协议,以总计1.65亿美元引进了Novaliq公司用于治疗干眼症的药物 CyclASol(0.1%环孢素A制剂)和 NOV03(全氟己基辛烷),获得这两个产品在中国的临床开发、生产和市场销售的独家权利。
2022年9月,Novaliq宣布,FDA已受理其NOV03滴眼液用于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相关干眼病的上市申请。
2023年1月,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成都盛迪医药有限公司提交SHR8058滴眼液的药品上市许可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用于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干眼病。
2023年5月,博士伦公司与Novaliq公司联合开发的全氟己基辛烷滴眼液NOV03获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干眼症的体征和症状。
2025年6月,全氟己基辛烷滴眼液(恒沁®)上市,本品用于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干眼病。
注射用盐酸伊吡诺司他
BEBT-908是首创全新化学结构的PI3K/HDAC双靶点抗肿瘤 I 类新药,选择性抑制具有协同作用的核心靶点,破坏肿瘤信号通路网络,对多种血液肿瘤和实体瘤均具有很强的抗肿瘤作用。
2023年10月,必贝特医药PI3K/HDAC双靶点1类新药注射用双利司他(BEBT-908)的上市申请获CDE受理,用于治疗既往至少两种系统疗法经治的复发或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成人患者。
2025年6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附条件批准广州必贝特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1类创新药注射用盐酸伊吡诺司他上市(商品名:贝特琳),该药品单药适用于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线系统性治疗的复发或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成人患者。
酒石酸泰瑞西利胶囊
BPI-16350是一个全新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分子实体化合物, 由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针对的靶点为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 (CDK4/6),拟单药或与激素疗法联合,主要用于治疗激素受体阳性和人类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 阴性(HR 阳性/HER2 阴性)的晚期或转移乳腺癌患者,还可用于 Rb+的其他癌症的一、二线或联合治疗。
2024年5月,贝达药业宣布其1类新药酒石酸泰贝西利胶囊上市申请获CDE受理,针对适应症为:联合氟维司群,适用于既往接受内分泌治疗后进展的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的局部晚期或晚期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2025年6月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1类创新药酒石酸泰瑞西利胶囊上市(商品名:康美纳),该药品联合氟维司群,适用于既往接受内分泌治疗后进展的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成年乳腺癌患者。
注射用苏维西塔单抗
注射用BD0801是先声药业与美国Apexigen公司合作开发的创新药,为注射用人源化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抗VEGF)单克隆抗体,与贝伐珠单抗靶点一致。在分子设计上,注射用BD0801采用了更高特异性和亲和力的兔抗,可以选择性地与VEGF相结合,阻断VEGF与受体KDR和Flt-1的结合从而抑制其生物活性,进一步特异性阻止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体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注射用BD0801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KDR)磷酸化的抑制能力,以及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抑制活性强于贝伐珠单抗。
2024年3月,注射用苏维西塔单抗的上市申请获NMPA受理,联合化疗治疗复发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该新药可选择性地与人VEGF结合并阻断其生物活性,减少肿瘤血管的生成并抑制肿瘤生长。
2025年6月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江苏先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申报的注射用苏维西塔单抗(商品名:恩泽舒)上市,适应症为:苏维西塔单抗联合紫杉醇、多柔比星脂质体或拓扑替康用于铂耐药后接受过不超过1种系统治疗的成人复发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的治疗。
注射用伏欣奇拜单抗
2022年6月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注射用金纳单抗,获得了美国 FDA的临床许可,同意注射用金纳单抗开展用于成人斯蒂尔病 (AOSD)的的临床研究。
2024年4月,金赛药业1类生物制品注射用金纳单抗的上市申请获CDE受理。
2025年6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申报的注射用伏欣奇拜单抗(商品名:金蓓欣)上市,适用于对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或秋水仙碱禁忌、不耐受或缺乏疗效的,以及不适合反复使用类固醇激素的成人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
来源:戊戌数据2025-07-11 -
国内首款!甘李药业“门冬胰岛素30”仿制药时隔6年终获批
12月14日,甘李药业(SH:603087)发布公告表示,其研制的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已获药监局批准注册。2014年甘李药业向国家药监局递交的该药品注册申请,时隔六年终于获批,是国产首个获批的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预计明年能够和患者见面。
图一 CXSS1400002审评时光轴
戊戌数据显示,该药适用于糖尿病的治疗。在改善血糖控制、减少低血糖风险、提高依从性以及节约医疗成本方面优势明显,更适合低血糖感知受损高危患者。
图二 CXSS1400002基本信息
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是第三代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由30%可溶性门冬胰岛素和70%精蛋白门冬胰岛组成。目前,第三代胰岛素主要包括速效胰岛素门冬、赖脯胰岛素等,以及长效胰岛素甘精、地特胰岛素等。与第二代胰岛素相比,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第三代胰岛素制剂已成为全球胰岛素制剂市场的主流,市场分额超过60%。
此前,全球范围内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的生产厂家仅有诺和诺德一家。诺和诺德2019年年报显示,预混门冬胰岛素注射液2019年在全球的销售额为95.85亿丹麦克朗,在中国的销售额约为43.02亿丹麦克朗。
图三 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临床试验信息
在国内,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也是研发热点,联邦制药已递交上市申请,津升药业、博鳌生物制药、通化东宝、东阳光药研发的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均处于临床三期试验阶段。
来源:戊戌数据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