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达替尼片
厄达替尼(erdafitinib)是一种口服泛FGFR抑制剂。
2019年4月,美国FDA加速批准了厄达替尼Balversa(erdafitinib)用于在铂类化疗期间或化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具有FGFR3或FGFR2基因突变,包括新辅助或辅助铂类化疗12个月内的患者。这是FDA准予的首款针对转移性膀胱癌的靶向疗法。
膀胱癌常用的靶向药物包括西妥昔单抗、贝伐单抗或曲妥单抗,它们主要用于控制癌细胞的转移或扩散。阿替利珠单抗注射液Tecentriq(atezolizumab)是FDA批准的第一个PD-L1抑制剂,可用于膀胱癌靶向治疗。
戊戌数据厄达替尼片栏目提供厄达替尼片说明书,副作用,医保目录,上市情况,以及厄达替尼片注册时光袖,仿制药参比制剂,中标价格的数据信息以及相关资讯厄达替尼片相关数据
厄达替尼片相关数据
-
全球新药1
-
中国药品注册60
-
中国临床试验5
-
CTR20201841NA已完成2020-09-15Janssen Research & Development, LLC;Janssen-Cilag SpA;Janssen Research & Development;Janssen-Cilag SpA;Fisher Clinical Services;Fisher Clinical Services GmbH;Catalent CTS, LLC;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
CTR20200475Erdafitinib已完成2020-03-23Janssen Research & Development, LLC;Janssen-Cilag SpA;Janssen Research & Development;Janssen-Cilag SpA;Fisher Clinical Services;Fisher Clinical Services GmbH;Catalent CTS, LLC;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
CTR20182097英文名:Erdafitinib已完成2018-11-27Janssen Research & Development,A Division of Janssen Pharmaceutica NV;Janssen-Cilag SpA;Fisher Clinical Services;Fisher Clinical Services GmbH;Fisher Clinical Services UK Limited;Catalent Pharma Solutions;Janssen Research & Development, LLC;Janssen-Cilag SpA;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
CTR20160231Erdafitinib已完成2017-07-25Janssen Research & Development, LLC;Johnson&Johnson Limited (DBA Analytical and 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 Center);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
CTR20160272Erdafitinib已完成2017-07-05Johnson&Johnson Limited (DBA Analytical and 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 Center);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Janssen Research & Development, LLC
-
-
美国上市药品1
-
美国橙皮书3
-
中国上市药品3
相关热门标签
厄达替尼片热点文章
-
【品种报告】夫西地酸乳膏
一、品种概述
1、基本情况
国内:夫西地酸乳膏主要用于葡萄球菌、链球菌、痤疮丙酸杆菌、极小棒状杆菌及其他对夫西地酸敏感的细菌引起的皮肤感染,包括疱疮、疖、痈、甲沟炎、毛囊炎、寻常性痤疮等。目前市售的夫西地酸乳膏主要有两个规格:15g:0.3g和5g:0.1g(以C₃₁H₄₈O₆计算)。包含原研企业在内,目前共有5家企业持有夫西地酸乳膏的上市批文。该品种为处方药,以化药4类进行注册申报,夫西地酸乳膏已被收录于2024年国家医保目录乙类,暂未被纳入国家集采。
国外:夫西地酸乳膏(商品名:Fucidin/立思丁)是丹麦LEO Pharma A/S的原研产品,立思丁于1999年获批在中国上市销售。目前夫西地酸乳膏已在欧洲多个国家上市。
2、作用机制和优势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发挥抗菌效果。它能与延伸因子G(EF-G)结合,阻止EF-G二磷酸鸟苷复合物的释放,从而使蛋白质合成停滞。
优势:
(1)具备抗菌和免疫调节双重作用。
(2)皮肤渗透性强,能深入皮肤底层消除感染,对深部细菌感染的皮肤疾病具有一定优势。
(3)因其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在皮肤科和外科领域被广泛用作局部抗菌药膏。
(4)不与其他抗菌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
(5)权威指南推荐的痤疮一线联合用药。
3、专利情况
中国上市药品专利数据库中暂无关于夫西地酸乳膏的相关数据。
4、国内上市情况
目前持有夫西地酸乳膏上市批件的企业共有5家
图:夫西地酸乳膏的国内上市情况
5、国内注册情况
目前共16家企业进行了夫西地酸乳膏的上市申请,均暂未获得批准。
表:夫西地酸乳膏的国内注册情况(ANDA)
6、临床试验情况
夫西地酸乳膏可豁免BE,无需开展BE试验。
二、市场可行性分析
1、适应症及流行病学
感染性皮肤病:皮肤病种类繁多,皮肤病种类繁多,大约有1000多种。而在皮肤病中,由微生物感染所致的皮肤病最常见。它可以是细菌感染,如脓胞疮,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溶血性链球菌所致;或是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或真菌性的,如手、足癣,或是寄生虫感染,如疥疮,由疥螨引起的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
寻常痤疮(痤疮):又称“青春痘”,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面部及前胸、后背,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囊肿或结节,常伴有毛孔粗大和皮脂溢出。目前认为寻常痤疮发病主要与雄激素诱导皮脂腺肥大过度分泌皮脂;毛囊导管口异常角化;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马拉色菌等微生物增殖以及免疫炎症反应有关。
痤疮的流行病学:寻常痤疮好发于青春期男女,已成为全球第八大慢性疾病。(1)全球患病率较高,好发于年轻人群:皮尔法伯实验室的数据显示,全球痤疮患病率为20.5%;在青少年/年轻人(16/24岁)群体中这一比例最高,达到28.3%,在25至39岁的成年人群体中也保持较高水平,为19.3%;一般来说,女性(23.6%)比男性(17.5%)更容易患有痤疮。(2)中国痤疮患病人数规模庞大,好发于青少年及年轻成年人:根据《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9修订版)》,中国人群截面统计痤疮发病率为8.1%,但超过95%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痤疮发生,这意味着理论上2023年中国患有痤疮的人群高达1.15亿人次。根据《寻常痤疮基层诊疗指南(2023年)》,寻常痤疮好发于青春期男女,寻常痤疮在青少年发病率高达93%。
2、寻常痤疮的治疗
中外痤疮指南均指出痤疮临床分级是治疗的基础,外用抗菌药物是治疗痤疮的重要手段,推荐外用抗菌药物联合其他治疗方案用于中重度痤疮(避免单独使用)。具有抗痤疮丙酸杆菌和抗炎作用的抗菌药物均可用于寻常痤疮的治疗,包括林可霉素和夫西地酸等。外用抗生素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耐药,需注意不能长期使用。
表:同类型药物(针对痤疮的外用抗菌药物)的比较
3、全球痤疮治疗市场情况
根据Global Market Insights分析,全球痤疮治疗药物市场将从2022年的99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的175亿美元,CAGR达5.86%,全球痤疮治疗药物市场将在新产品渗透率提升的作用下稳步扩张。
4、国内痤疮治疗市场情况
参考《玫瑰痤疮真实世界诊疗现状调查分析》中“轻症患者系统用药率达72.2%”,根据玫瑰痤疮相对寻常痤疮更为严重的症状,假设成人痤疮轻/中/重度患者治疗率分别为10%/40%/70%,根据治疗指南推荐的疗法,假设轻/中/重度患者治疗费用分别为20/100/1000元,假设青少年痤疮轻/中/重度患者治疗率分别为5%/20%/50%(支付能力和社交需求较低),治疗费用分别为20/50/800元。据此测算国内痤疮治疗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42亿元增长至2027年的81亿元,与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测算结果近似。
图:国内痤疮治疗市场规模(弗若斯特沙利文测算)
资料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太平洋证券研究院整理
5、夫西地酸国内市场情况
夫西地酸的制剂主要有夫西地酸乳膏(2024年市场占有率最高,88.63%)、注射用夫西地酸钠(4.92%)、夫西地酸钠软膏(3.62%)、夫西地酸滴眼液、夫西地酸口服混悬液。夫西地酸2020年-2024年市场规模处于一个波动的趋势,2022年有小幅的下降,而2021年和2023年市场规模是增长的,但到了2024年,又有了明显的下降。2023年市场规模达到了约4.05亿元,2024年为2.05亿元。
数据来源:米内网
夫西地酸乳膏的市场整体趋势和夫西地酸的基本保持一致,2020年-2024年市场规模处于一个波动的趋势,2022年有小幅的下降,而2021年和2023年是增长的。受医药寒冬的影响,到了2024年,其市场规模有了一定的下降,2023年夫西地酸乳膏的市场规模达到了约9939万元,2024年为6019万元。从市场份额来看,澳美制药市场占有率最高(66.46%),原研LEO(利奥)的市场份额为33.18%;从销售终端来看,医院端占据绝大部分(公立医院占比为77.97%),零售端占比仅为19.36%。注:福元药业仅2024年有64万元的销售额,其余持证企业并未查询到有相关销售额。
虽然2024年夫西地酸乳膏的市场规模有了一定的下降,但由于其自身具有一定优势(痤疮一线联合用药、无交叉耐药性、对深部细菌感染有效等),在加上国内痤疮患者规模庞大,患者对治疗的需求大,未来夫西地酸乳膏的市场规模是有较大可能实现持续增长。
数据来源:米内网
来源:戊戌数据2025-02-18 -
同类第一潜力 维立志博自免创新药LBL-047在美国获批临床
南京2025年9月22日 /美通社/ -- 南京维立志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立志博”或“公司”,股票代码:9887.HK)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的双特异性融合蛋白LBL-047于2025年9月19日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开展新药临床试验(IND)许可。LBL-047由人源化抗血液树突状细胞抗原2 (BDCA2) 抗体及经改造的跨膜激活剂和钙调亲环素配体相互作用分子(TACI)胞外域组成。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同时靶向BDCA2及TACI的药物获批临床试验,LBL-047具有同类第一(First-in-class)的潜力。
维立志博首席医学官蔡胜利博士表示:"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继心血管疾病及癌症之后的第三大常见慢性病,目前仍无法根治,通常需要终身管理,对有效、长期治疗方案存在迫切需求。LBL-047是公司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自免领域产品,标志着我们在该领域实现了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重大突破,开辟了公司继肿瘤临床开发后新的治疗领域。"
维立志博创始人、董事长、CEO康小强博士表示:"除专注肿瘤学外,我们也致力于利用免疫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为患者基数大且未获满足的慢性病开发新疗法。我们开发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抗体疗法策略植根于对其复杂发病机制的深刻理解和先进的抗体工程能力及平台,我们正积极推进以LBL-047、LBL-051等双特异或三特异性抗体分子药物类型为主的一系列自身免疫疗法,希望能早日造福于广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关于LBL-047
B细胞及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至关重要的协同作用。B细胞激活因子(BAFF)及增殖诱导配体(APRIL)是促进B细胞及浆细胞分化、成熟并发挥体液免疫功能的关键因子。TACI结构域可结合BAFF 及APRIL,抑制其下游的信号传导。pDC可大量分泌I型干扰素(IFN-I,包括IFN-α和IFN-β)并激活T细胞与B细胞,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BDCA2特异性表达于pDC表面,活化后可有效抑制IFN-I的释放及后续作用。
LBL-047以BDCA2和BAFF/APRIL为靶点,干扰pDC分泌IFN-I并阻断 B细胞及浆细胞的分化、成熟,同时通过糖基化修饰增强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能够更强效、广泛地抑制多种异常免疫应答,对B细胞和/或pDC发挥关键作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强大治疗潜力,可能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IgA肾病、干燥综合征等多种疾病的有效治疗。此外,LBL-047通过Fc区改造延长半衰期,能够降低给药频次,提高患者依从性。
来源:美通社2025-09-22 -
【品种报告】盐酸阿莫罗芬搽剂
一、品种概述
1、基本情况
国内:盐酸阿莫罗芬共有两个主要的剂型,乳膏剂(0.25%)和搽剂(5%),剂型不同,二者适应症也不同。乳膏剂主要用于由皮肤真菌引起的皮肤真菌病:足癣(脚癣,运动员脚),股癣,体癣;皮肤念珠菌病。而搽剂主要用于治疗敏感真菌引起的指(趾)甲感染。包含原研企业在内,目前共有4家企业持有阿莫罗芬搽剂的上市批文。该品种为非处方药,化药4类进行注册申报,阿莫罗芬(软膏剂)已被收录于医保目录乙类,而搽剂未被纳入医保。
国外:盐酸阿莫罗芬搽剂和乳膏剂(商品名:罗每乐)是法国高德美制药公司(Galderma)的原研产品,原研Galderma的盐酸阿莫罗芬搽剂于2012年2月在欧盟上市。
2、作用机制和优势
作用机制:盐酸阿莫罗芬可抑制真菌细胞膜中麦角甾醇的合成,导致真菌细胞结构和功能受损,从而抑制真菌生长和繁殖。在低浓度时发挥抑菌作用,高浓度时则显示杀菌作用。这种作用机制使得阿莫罗芬能够针对性地攻击真菌,而对人体正常细胞的影响较小。
优势:(1)渗透性好:搽剂属于溶液类制剂,易于涂抹均匀,且能迅速被皮肤吸收。由于指甲甲板较厚,传统外用药物很难渗透进甲板发挥作用。而阿莫罗芬搽剂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和制剂剂型,具有高甲板亲和力与渗透性,可以渗透并通过角质层来发挥疗效。
(2)广谱抗菌活性:阿莫罗芬为吗啉类广谱、高效抗真菌药,对皮肤藓菌敏感,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3)疗效显著:本品已在国内外上市多年,众多研究均证明其在治疗甲真菌感染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其强力抑菌效果在临床应用中也得到了验证。
(4)安全性高:本品主要作用于局部感染部位,基本无系统不良反应。即使出现不良反应,也为轻微的局部不良反应,主要是甲周围皮肤的烧灼感、瘙痒、红斑、脱屑。
(5)使用方便,作用持久:本品一周只需使用1-2次。一次涂药之后,就能在甲板上形成一层含有高浓度药物的薄膜,它能快速渗透进甲床并在甲上停留一个星期。
3、专利情况
中国上市药品专利数据库中无关于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的相关数据。
4、国内上市情况
目前持有盐酸阿莫罗芬搽剂上市批件的企业共有4家
图: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的国内上市情况
5、国内注册情况
目前共14家企业进行了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的上市申请,均暂未获得批准。
表: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的国内注册情况(ANDA)
6、临床试验情况
盐酸阿莫罗芬搽剂可豁免BE,无需开展BE试验。
二、市场可行性分析
1、适应症及流行病学
甲真菌病:甲真菌病是指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简称其他霉菌)侵犯甲板和/或甲床所致的疾病。皮肤癣菌引起的甲真菌病通常称为甲癣。甲真菌病是皮肤科的常见病,约占所有甲疾病的50%。
流行病学:甲真菌病的发病率占自然人群的2%~18%,全球的发病率差异较大。近年来全球甲真菌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估计全球患病率为5.5%。20世纪80年代上海11万人口的调查结果显示,甲真菌病患病率为5.69%。全国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甲真菌病患者占皮肤科足病就诊者的15.7% (n=41329)。甲真菌病的发病与年龄、性别及部位均有关。老年人发病率更高,60岁以上的趾甲真菌病患病率是60岁以下的4倍。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患者。
2、甲真菌病的治疗
根据《中国甲真菌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甲真菌病以药物治疗为主。口服药物治愈率高于外用药物。外用药物不良反应少,与其他药物无相互作用。口服药物治疗中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为一线药物,氟康唑为二线药物。局部外用药物治疗目前国内推荐药物为5%阿莫罗芬搽剂。其他辅助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拔甲、封包联合修甲、激光或光动力治疗等,一般不单独应用,可根据病情需要,与口服药物或外用药物联合使用。
3、皮肤科用化学药国内医院端市场情况
皮肤科用药化学药近三年医院端市场规模增长稳定,2023年市场规模为139.47亿元,同比上年增速上升17.27%。
数据来源:米内网
4、皮肤用抗真菌化药国内医院端市场情况
皮肤病用抗真菌化药近三年医院端市场规模呈现回升趋势,2023年市场规模为11.21亿元,同比上年增速上升20.95%。
从2023年医院端品种的销售额排名来看,盐酸阿莫罗芬软膏排名第5(销售额8511万元,市场份额7.59%),盐酸阿莫罗芬搽剂排名第17(销售额2155万元,市场份额1.92%)
数据来源:米内网
5、盐酸阿莫罗芬国内市场情况
盐酸阿莫罗芬的制剂主要有盐酸阿莫罗芬乳膏和盐酸阿莫罗芬搽剂,二者的市场占有率基本各占50%左右;从销售终端来看,阿莫罗芬乳膏主要以医院端为主( 2024年医院端占比超过80%,零售约20%),而阿莫罗芬搽剂主要以零售端为主(2024年零售端占比超过85%,医院端约15%)。阿莫罗芬市场规模从2020年-2023年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增幅明显,尤其是2023年,增长率接近30%,2023年市场规模也达到了约2.4亿元。但到了2024年,阿莫罗芬市场规模有了明显的下降,2024年销售为销售额1.32亿元。
数据来源:米内网
阿莫罗芬搽剂的市场整体趋势和阿莫罗芬的基本保持一致, 2020年-2023年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但到了2024年,有了明显的下降。2023年阿莫罗芬搽剂的市场规模达到了约1.2亿元,2024年为6246万元。从市场占有率来看,江苏福邦的市场占有率最高,但其市场占有率在逐年下降(2022年-77.56%,2023年-73.93%,2024年-65.88%),原研药企(高德美制药)的市场占有率较低( 2023年-20.18%,2024年-22.67% ),湖北恒安芙林药业市场占有率最低(2023年-5.89%,2024年-11.45%)。注:浙江迪耳药业未在米内数据中查询到相关销售额。
数据来源:米内网
来源:戊戌数据2025-01-14 -
【品种报告】聚乙烯醇滴眼液
一、品种概述
1、基本情况
国内:聚乙烯醇为人工泪液(补充水液层)的一种,其主要作用为补充水分和润滑眼表。具体适应症:可作为一种润滑剂预防或治疗眼部干涩、异物感、眼疲劳等刺激症状或改善眼部的干燥症状。本品为非处方药,不属于医保品种,未被收录于基本药物目录中,未被纳入国家集采目录中。目前持有聚乙烯醇滴眼液上市批件的企业共有13家,涉及的规格主要有0.4ml:5.6mg和10ml:0.14g。
国外:聚乙烯醇滴眼液的原研企业为Allergan(艾尔建,现属艾伯维),原研的聚乙烯醇滴眼液并未在中国上市。根据CDE发布的参比制剂目录信息来看,Allergan的聚乙烯醇滴眼液共有两个规格:1.4%(15ml)和1.4%(0.4ml:5.6mg),分别在欧盟和英国上市。
2、作用机制和优势
作用机制:聚乙烯醇是一种人工泪液,其作用机制主要基于其物理化学特性,通过模拟天然泪液的功能来改善眼表湿润度和稳定性。具体作用有:润滑与保湿作用、补充泪液体积、清洁与保护作用、协同眼表修复。
优势:(1)配方优化:高纯度聚乙烯醇(PVA)+ 无防腐剂单支包装(可选)。
(2)安全性高:不含防腐剂的单支装能避免防腐剂对眼睛的刺激,且使用方便,适合长期使用。
(3)经济性:聚乙烯醇滴眼液的售价普遍低于目前市售的其他人工泪液。
(4)兼容性:可与隐形眼镜同时使用(需选择无防腐剂剂型)。
(5)快速润滑:高生物相容性,成膜速度快,适合即时缓解干燥或隐形眼镜不适。
3、专利情况
暂无
4、国内上市情况
目前持有聚乙烯醇滴眼液上市批件的企业共有13家,涉及的规格主要有0.4ml:5.6mg(单支装)和10ml:0.14g。
表:聚乙烯醇滴眼液的国内上市情况
5、国内注册情况
目前共有15家企业进行了聚乙烯醇滴眼液的上市申请,均暂未获得批准表。
表:聚乙烯醇滴眼液的部分国内注册情况
6、临床试验情况
暂无
二、市场可行性分析
1、适应症及流行病学
· 干眼为多因素引起的慢性眼表疾病,是由泪液的质、量及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不稳定或眼表微环境失衡,可伴有眼表炎性反应、组织损伤及神经异常,造成眼部多种不适症状和(或)视功能障碍。
· 干眼的治疗:干眼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其中,首选的治疗手段为药物治疗,主要用人工泪液或自体血清来替代泪液成分,此外还可以通过利用药物促进泪液分泌、减轻眼表面炎症等方式缓解症状。
· 流行病学特征:全球干眼的发病率为 5.5%~33.7%,在我国干眼的发病率为 21%~30%。干眼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老年人为干眼的高发群体,≥65岁人群的患病率超50%。但随着电子设备普,患病人群呈年轻化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甚至幼龄群体加入到干眼症患者行列,青少年(10-19岁)的患病率15%-20%。我国干眼患者人数呈持续增长态势,年新增患者约2000万-3000万。2023年,中国干眼症患病人数约为2.4亿人。此外干眼的诊断率较低,约70%患者未规范就诊,常被误诊为“视疲劳”。
2、指南/共识推荐
表:干眼相关指南对人工泪液的推荐
3、常用补充水液层人工泪液的对比
表:补充水液层人工泪液的对比
4、国内干眼药物的市场规模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随着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不良的用眼习惯,中国干眼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态势。2024年国内干眼药物市场规模达到47.9亿元左右,2020-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达16.17%。其中人工泪液占据主导地位。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电子产品的普及使人们用眼习惯改变,我国干眼患者的人数将呈持续增长态势,再加上人们对眼部健康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市场认知度与支付意愿提升,未来干眼药物的市场规模将可能实现持续增长。
图:2020-2024年中国干眼症药物市场规模及增速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5、聚乙烯醇滴眼液国内市场规模
· 2020-2021年,聚乙烯醇滴眼液市场规模呈增长状态,但到了2022-2023年,其市场规模有了一定的下降。2023年其市场规模达到了3.79亿元。从企业的市场份额,来看,信东生技和湖北远大占据绝对主要地位,二者累积占据超过95%的市场份额。
· 未来市场情况:聚乙烯醇滴眼液未被纳入集采,其价格弹性较高,可避免大幅降价压力,且可保持一定的市场独占性。2023年至2024年,有较多企业获得了聚乙烯醇滴眼液的上市批文,这将刺激其市场的增长,再加上我国干眼患病率较高且患者人数规模庞大,预计作为人工泪液的聚乙烯醇滴眼液将能逆转现状,实现其市场规模的增长。
数据来源:米内网
来源:戊戌数据2025-05-20